大爱健身法

时间:2022-10-05 03:58:02

大爱健身法

不久前,我在博客讲了自己总结的一套养生健身方法。不少朋友很感兴趣,写信与我交流心得。

下面是书友水月给我讲的故事:她几天前去陕北出差,到达延安时已过中午,在朋友的热情推荐下,又驱车半个小时专程去安塞,吃了顿很有特色的农家炖羊肉。水月说,那是她有生以来吃到的最香的羊肉了。结果自然是吃多了,当下胃里就有些受用不起的感觉。晚上按惯例又是丰盛的酒宴。当地习俗,主人敬酒客人必喝。为了不扫主人的兴,不会喝酒的水月硬着头皮喝了几杯,她自己的形容是,“顿时翻肠倒胃,一阵眩晕,着实折腾了一番”。第二天天气炎热,赶回西安时已到下午。下车后早已口渴难耐,又猛吃了一顿冷冻西瓜,十分钟后胃痛发作。因为赶着工作,便喝了几口热水,以为一会儿就会好起来。想不到胃疼越来越厉害,下班回到家里几乎不能支撑。

这时水月想起了我的“大爱健身法”,决定认真试试。她先是安静下来,又通过一系列的放松和操作,疼痛终于逐渐缓解。于是她写信告诉我这一“喜讯”,并且保证“今后一定注意保养身体,再忙也不忘记健身”。

但这封信却让我联想到另一个问题,即防病与治病的关系。

不可否认,当代许多疾病都和“吃”有关。中国是个美食大国,出差在外,人们一般会想法找些当地的美食过过嘴瘾,这并不为过。但过嘴瘾时往往只想着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忘了肠胃本身的承受能力。再说喝酒,我一直以为中国饭局中比拼喝酒是个陋习,似乎只有喝高了、喝醉了才能显出诚意和情义。我出席各种活动,不论多么隆重,都会事先声明滴酒不沾。主人开始也会敬酒,但看我态度坚决,自然不再勉强。这并不影响宴席的气氛,也不会因此而“得罪”对方。相反,我常常看到一些本来没有酒量的人,到了这种场合不能掌控自己,一旦喝开了,一杯接一杯,直到大醉。而醉酒,是非常损害身体的。

这样说也并非一概反对饮酒,比如适量的葡萄酒可以活血,对部分老年人来说不失为养生之道。但过量饮酒有害健康,这是大众都了解的常识。

再说冷饮。天热了,许多人爱吃冷饮,但冷饮不是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随便饮用。比如体质虚寒者就不适合。再如水月当时的情况,本来就脾胃不适,身体燥热,一盘冷西瓜会使胃部猛然一激,对它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就说到爱护身体。我们不该是在身体出了毛病之后才爱它。

诚然,身体的重要性往往是通过种种疾病才让我们认识到的,不病谁也不知道这一点。病了才知道,原来它不是一个可供我们随意驱使的器物,而是需要随时爱惜呵护的朋友。然而,我们不能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没病时就把身体忘到一边。要知道,即使小心呵护着,身体各部位的使命、它们每天必要的劳动也是很繁重的。白天工作时不说,只举个小小的例子,“我”睡觉了,大脑和四肢会得到某种休息(也不是完全不工作的),但心脏一秒钟也不能停跳,肺部一刹那也不能停止呼吸。全身的大部分其他器官在“我”休息时只是将节奏放缓而已,还有一根“神经”放哨般绷着呢。

对这样一个尽心尽责的朋友,我们难道不值得好好爱护吗?

爱它,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保护它,而不是在我们的任之后受到破坏了再修补它。那只是“亡羊补牢”,虽有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平日里的科学养生。

过去有句话,“病从口入”,人们理解是细菌病毒的感染,现在对这四个字的理解更多了一层意思,比如中国人所热衷的“饭局”就不知造成了多少“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许多人的脂肪肝、心血管病纯粹是“吃”出来的。

要把身体当成好朋友。不是病了才关爱身体,而是通过关爱让身体不生病,少生病。不吸烟,少喝酒,不过劳,不做对身体不利的事情。

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防病比治病更重要。

上一篇:味精新国标已正式实等 下一篇:八十六岁的快乐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