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流失的精彩

时间:2022-10-05 03:27:41

这是区优质课评比的比赛现场。市区某小学音乐教室内座无虚席。我参赛的课题是三年级音乐欣赏课――《赛马》。对民族音乐的情有独钟,以及对“老课新上”的强烈愿望与信心,使我对本课充满期待,力求呈现一堂出彩的“扬长”课。

赛前反复的雕琢与打磨使我对整堂课的脉络了如指掌,并对学生的“已知”与“未知”进行了一番心思缜密的预设。整堂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犹如一位挥洒自如的乐队指挥,调控着我的舞台,一切似乎都在沿着我预设的轨迹发展。课堂渐入尾声,我出示了一张介绍二胡构造的幻灯片,想利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对二胡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正当我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时,一个小男孩高举小手,使劲地冲我示意,眼神中充满期待,那神情真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这本不该产生任何疑问的环节却举起这样一只手,显得格外突兀,让人心生不安。哎!且听听这个小家伙有什么“高见”吧。

“你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我觉得这个二胡的‘胡’字写错了。”孩子稚气而略显得意的质疑不禁让我一身冷战。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大屏幕。天哪,我从小就学二胡,难道会糊涂到把这个关键字都写错了吗?我赶紧转头,定睛一看,古月胡,没错啊?

于是,我又反问这个孩子,“那你觉得应该是哪个字呢?”

“我觉得应该是老虎的虎。”

“哗――”全场哄堂大笑。

笑声过后,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我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不知所措的我只好装作一脸诚恳地说:“没关系,请你回家查查字典就知道了。” 事后,对于这一课堂意外的处理,音乐特级教师李逸萱语重心长地说:“这说明你的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够,没有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成,让它演变出精彩。你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看似可笑的问题,向学生介绍二胡的由来,这样不就可以很自然地将这个生成进行有效地拓展,既可以巧妙解决学生的疑惑,又可以水到渠成地向学生渗透有关二胡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也许只有这种“缺陷的美”才会促使每一位教学者不断在反思中前行。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对教学做出一个自认为比较切合实际的判断,这种受教师们日益关注的教学预设正在帮助课堂建立有效的秩序。然而,纵观教学实践,教师往往会局限于“预设判断”,而忽略了课堂上另一个重要的教学价值――“生成判断”,即一旦出现更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就要及时捕捉,使之转变成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亮点”,从而进行拓展与深化。

在上述案例中,尽管我对课堂进行了全方位的预设,但却忽略了教学对象是鲜活灵动的生命个体这一客观事实。课堂的互动会产生新的教学资源,生成更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这个看似简单的“一字之差”却让我在胜券在握之中流失了精彩。

陈 怡 温州市水心小学

上一篇:莫让“仪式”成为“形式” 下一篇:悠扬的朗玛和多彩的羌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