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备而读 设法而答

时间:2022-10-05 03:27:40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一向得分较低。在作答中,考生一要解决怎样“去读”的问题,二要解决如何“作答”的问题。对于“读”的问题,考生应该在充分备考前提下有备而读。备不同材料的不同处理方法,备不同问题的不同思考方法。对于“答”的问题,考生一要“明题析文”,做到“切中肯綮”;二要“扼要整合”,做到“一语中的”。对考生来说,“有备而读”“设法而答”不失为解答现代文主观性阅读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先说“读”的问题。

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一般为两则,并且这两则在文体的呈现上有区别,在考点的分布上有设计,在题目的易难上有梯度。在进考场之前,考生对此应该了然于胸。所以说,考场中的读,应该是充分备考前提下的有备而读。备什么?备不同材料的不同处理方法,备不同问题的不同思考方法。

例如2011年陕西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古蜀栈道》,一读题目,就应该读出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而且,可以知道,它介绍的对象就是古代蜀地的栈道。这样,处理这则材料的方法不外乎处理说明性文章的方法——围绕“古蜀栈道”,文章给我们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读第1段,可知它是在介绍古地图上的古道概况;第2段,说明两地的沟通势在必然这一修道原因;第3段,说明战国时秦国为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开始修筑褒斜栈道;第4段,说明蜀道的通行使得大批钱粮赋税源源不断由四川运往长安,同时,关中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管理体制也不断进入四川,为古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稍加概括便不难发现,全文围绕“古蜀栈道”这一说明对象主要从古蜀栈道的概况、修建原因、建造方式、所起作用这些方面一一向我们进行了说明。

这样,用处理说明性文章的方法处理《古蜀栈道》,自然对说明的内容一目了然。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无论读哪类文章,怎么读,都一定要注意勾划关键词句,以便为作答做准备。

再说“答”的问题。

读懂材料仅仅是作答问题的前提,读懂了材料不一定就能准确作答问题。要想在读懂材料的前提下准确作答问题,一要“明题析文”,做到“切中肯綮”;二要“扼要整合”,做到“一语中的”。通俗点说,“明题”是指审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明确思考方向;“析文”是筛选文中信息,进行分析思考,理解问题所指;“扼要”是指提取关键词句,理清作答要点,明确作答方向;“整合”是指合理概括合并,踩点分布作答,形成满意答案。

例如作答2011年陕西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古蜀栈道》的题目:

8.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古蜀栈道的?请简要概括。(4分)

9.第二段引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2分)

第8题,先“明题”——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了古蜀栈道,那么是哪几个方面呢?4分可能就是4个方面;接着“析文”——结合读材料时勾划出的关键句“古地图上的古道概况”“两地的沟通势在必然”“战国时秦国为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开始修筑褒斜栈道”“蜀道的通行使得大批钱粮赋税源源不断由四川运往长安,同时,关中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管理体制也不断进入四川,为古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进行分析,四个段落正好说明了四个方面,也即概括出一个方面便会得到1分;再“扼要”,第1段说概况,第2段说原因,第3段说怎么修,第4段说作用;最后“整合”出答案,高度概括,简明作答:(古蜀栈道的)概况、修建原因、修建方式、作用。

第9题,先“明题”——要想思考第二段引用《史记·货殖列传》中文字的作用,首先要明白引用这些文字的目的是说明什么内容;再“析文”——结合第二段“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面临着人口剧增与生产生活资料短缺的矛盾,而四川盆地物产丰富,两地的沟通势在必然”这些信息,知道引用文字的目的是在内容上说明“关中和四川的沟通势在必然”这一修建古栈道的原因,其作用一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二是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然后“整合”出答案即可。

总而言之,对考生来说,“有备而读”“设法而答”不失为解答现代文主观性阅读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上一篇:建立“三阶段”一体化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 下一篇:聚焦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