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出自己的精彩

时间:2022-10-05 03:04:15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管课前准备得有多充分,都难免会留下一些遗憾。所以,每次上完课后,我都会想:这节课哪里做得不好,假如我再上这一课,我会怎样做呢?

记得第一次上《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这篇课文是在2010年县优质课竞赛时,虽然那次的过程挺流畅,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当在教学“跋涉”这个词时,我是这样提问:“跋涉是什么意思?”一名学生说:“就是走很难走的路。”另一名学生说:“就是走很长的路。”我一听,学生的回答虽然不准确但也还过得去。为了节省时间,我赶紧接过话茬说:“对,‘跋涉’就是走很长且很难走的路,那么,从‘跋涉’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小姑娘上学很辛苦。”我满意地点点头说:“是啊,小姑娘上学多辛苦啊!可是她面临的可不只这些呢!”然后,我播放了一组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图片,并随着忧伤的音乐为学生解说。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突然,有学生说:“这些小孩太可怜了。”有的说:“我们比他们幸福多了。”还有的说:“我们要帮帮他们”……就这样,课堂按照我的预设顺利地进行着。

但是上完课后,我静下心来仔细思量,不禁怀疑:在这样蜻蜓点水般的词语理解中,学生真的读懂了“跋涉”的含义吗?一句“很长很难走”真的能让学生明白小姑娘上学所经历的艰辛吗?当我把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图片和解说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的时候,他们的感受又会有多深刻呢?如果再上这一课,我该怎么做?

所以,当我再上这一课,再教“跋涉”这个词时,虽然我还是这样问:“跋涉是什么意思?”学生也还是答:“就是走很长很难走的路。”但这次我没有匆匆掠过,而是接着问:“同学们,你们再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看看它们的偏旁是什么?和什么有关?”学生很快就发现:“跋”是足字旁,和走路有关;“涉”是三点水,和水有关。我又问:“小姑娘走的是什么样的路,过的又是什么样的水?这条路到底有多长多难走呢?”然后,引导学生们根据“蜿蜒” “大水库” “三十里”和相关的图片想象小姑娘每天在一条什么样的路上跋涉的艰辛情景。随着学生的发言,我眼前似乎有一条漫长的、陡峭的、泥泞的、弯曲的、越过一条条小溪的山路展现。我想:此时学生理解的不仅是“跋涉”,更是山区孩子的艰辛吧!

不仅如此,在再次出示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图片时,我也改变了做法。虽然这一次图片和背景音乐还是一样的,但我没有解说,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文字和照片,你对贫困山区的孩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学生们睁大眼睛观察着、寻找着。虽然,他们的发言比较琐碎,但毕竟是自己的发现,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我想,这是任何华丽的讲解都无法替代的。学生能够在观察、思考与发现中学出自己的精彩才是课堂中最宝贵的。■

上一篇:教学中把握知识间的落差点 下一篇:捕捉切入点 引领个性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