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激活语文课堂的火花

时间:2022-10-05 02:38:18

美,激活语文课堂的火花

新课程改革,为曾经“误尽苍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生机和活力。但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依旧不高,依旧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究其原因,也许有人归咎于陈旧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教师没有完全实现角色的转变等。但我认为语文教师不注重发现美、表现美才是主要原因。而美,正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火花。

语文教师给人的印象,常常是博学多识而稳重儒雅的学究形象。其讲授也常常注重“实”而灵活不足,这是学生们并不十分喜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例如电视节目日益赏心悦目、精彩纷呈。实话实说、焦点访谈、快乐大本营、幸运52、欢乐总动员……动感十足的画面、绚丽多彩的图案、美妙动听的声音,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自然希望在语文课堂上也获得美的体验,而不是单纯获得知识的“实”。可见,在令学生生厌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才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活跃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途径。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沉闷状况呢?这就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具体来说,语文教师要在三方面下工夫:

一、发现美。试行新《大纲》的颁布后,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已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它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发现美。美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杜甫的《春望》、陶渊明的《饮酒》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境界美;朱自清的《绿》、茅盾的《风景谈》有“美在典型”的典型美;曹禺的《雷雨》、鲁迅的《祝福》,有忧愤深广的悲剧美……把这些美开掘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美。

二、表现美。发现美是激活语文课堂的第一步,教师还要善于把自己领悟的美展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体会语文的魅力。换句话说,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教师选择教法、教学内容的过程正是其自我展现美的过程。例如朗读法,教师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把文章的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地渲染给学生,传达出一种或清脆悦耳或豪迈雄壮的语言美。故事法,教师借助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既丰富课文内容,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又创设学习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这展示的是一种巧妙高超的表达技巧。又如板书,教师精心设计,巧妙组合,让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知识之后,同样应沉浸在美的熏陶中。这些都为学生逐步改变对语文课堂的不佳印象,进而自觉地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作了准备。

三、领悟美。领悟美是指让学生体验美、感悟美的能力。教师如果只能令自己发现美、表现美,那么他的教学是失败的,他的课堂也必然是没生机的、死气沉沉的。教师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对美的情感共鸣,美才能成为语文课堂中一颗流星,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照亮死气沉沉的课堂。

我在讲述毕淑敏的《素面朝天》、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等文章时,我反复强调,让学生体会其间的朴素美、自然美;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我引导学生注意优美的景物描写,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叠字、通感、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而呈现出的美妙语言风格;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时,我要学生学习的是文章蕴涵的深刻哲理;讲授王维的《山居秋暝》、孙犁的《荷花淀》时,我则让学生注意那如诗如画般的意境;至于表演法(如学生演的小话剧等)等各种方式的合理运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精巧安排,都是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美的体验而服务的。

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是时代的镜子。社会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到处有美的足迹,语文教学处处闪烁着美的光辉。当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时,语文课堂就会重新拥有欢声笑语,再现勃勃生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语文教学要充满活力生机,关键都在于教师这一方。只有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令美成为激活语文课堂的闪亮火花,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上一篇: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的语言表述 下一篇:加强口语训练 提高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