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时间:2022-10-05 01:44:29

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是师生的互相沟通。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的东西,才能被他们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从知识上、方法上、思维上有更多的切合点,学生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内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力求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动机

在影响学习效果的许许多多变量中,学习动机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比例分配这一课时,我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长子分总数的一半,次子分总数的四分之一,幼子分总数的五分之一。按印度的教规,牛是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而绞尽脑汁,都想不出好的办法。”故事讲到这儿一部分学生就跃跃欲试,采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进行分牛,有些反应快的学生就大声提问“老师,19的有半头牛,不杀怎么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升华到极点,教师因势利导我教你们一种新的分配方法就能把它分平“按比例分配”。这节课按正常进度上了比例分配的内容,由于时间关系没把分牛的事情交代清楚,下课时学生久久不愿离去,有些小组讨论,有些围着盘根问底,强烈要求非把牛分了不可。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怀着好奇,学习的心态很积极。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的作用。通过感性材料的丰富积累,学生才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然后才能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圆周率是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圆周率”性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实验的基本步骤是:

1 每位学生课前准备好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形硬纸板、细绳、尺子等。

2 课上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的每位同学都采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3 把各组的实验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公布,让大家放在一起比较,看看发现了什么结果?很快各组便得出了结论:“不论圆的大小如何它们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在3~4之间”。

三、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学生的主要舞台,表演的主角是学生,能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这个导演就成功了。在课堂上,我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常常组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张扬个性。教师要善于组织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以便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上讨论课时,我精心设计好讨论题,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然后让学生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氛围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既促进了思维表达能力的发展,又挖掘出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

四、用开放,习题,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或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由于开放性问题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这就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全体同学参与教学。课堂作业一般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重在训练应用刚学到的知识:选做题主要是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保证学生当堂完成课堂作业,从根本上保证了减轻课外过重的负担,也处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遗留问题。我常常让先正确无误地完成作业的同学去检查其它同学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使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更加信任,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自己的责任感,为各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自由思考、应用所学知识的空间,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创造思维就展开了,学习质量也就提高了,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与数学能力也就形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在头脑中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主体作用发挥得愈充分,学生就学得愈主动、愈灵活并富于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刍议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