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光”邓锋的投资逻辑

时间:2022-10-05 01:34:53

“北极光”邓锋的投资逻辑

在北极光去年年初搬入的新办公室里,1200平米的空间被分隔成多个大小不一的会议室和一律等大的单人办公间。里面有一间属于邓锋,陈设极简,除了门口的名字,看不出任何的层次、头衔。在硅谷以42亿美金卖掉NetScreen、经历过人生辉煌的他,如今除了财富和成功,有着更多精神诉求。水木清华BBS上流传着他2005年初回国时对母校后辈的一番剖白:打算办一个非营利民间智库,把中国企业带向世界。

高、低β值哑铃结构的投资组合

“投清洁技术、医疗健康是很早就确立的想法,只是建立团队需要时间。”邓锋否认了记者对北极光调整投资策略的疑问:“任何一个领域我们都不会觉得好就进入,节奏如何要看团队的DNA。”

北极光公布的第一个清洁技术项目,是2007年投资的生物燃料公司凯赛生物。据此推论,至少从那时起,邓锋已经有了切入该领域的念头。

他的考虑首先是平衡风险:TMT项目β值(系统风险敏感度)很高,爆发性强、动荡性也强。今年300%-500%增长,明年就可能急速下滑。清洁技术、医疗健康项目则β值相对低,意味着稳健。也许每年只增长100%,但可持续五六年。尤其是医疗健康,北极光涉足较多的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非但β值低,周期性也很弱,加倍稳健。与TMT配合在一起,可以保证基金的收益。

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低β值行业有很多,比如能源、化工、汽车、农业,为什么不是这些?

对此,邓锋另有一套思考方式: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挑选行业。这些趋势包括:城镇化带来的消费方式改变和消费升级,来料加工、低端制造向先进制造的转型,政府对环保、低碳经济的大力推动,消费者对生命质量的重视,以及移动互联网、IT革命带来的生活、消费方式改变。在他看来,每个趋势都蕴含着巨大商业机会,但对北极光创投而言,在传统消费品、现代农业领域似乎并无优势。这样一来,北极光在TMT之外的两个新亮点——清洁技术、医疗健康——便已自动浮现。至于先进制造,邓锋常常用其来总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精密制造,有时也指代医疗器械。这是因为,这些领域的技术往往必须仰仗制造环节予以最终实现。

重视团队的力量

相较外部关注的投资方法或曰技巧,在邓锋看来,塑造一家VC更为紧要的工作其实是在内部:与LP沟通、加强团队建设。

北极光不是最早募集人民币基金的美元VC,在它之前,已经有红杉资本、IDG资本、赛富亚洲等加入了中国创业板的资本盛宴。这种“慢半拍”是邓锋有意为之,因为希望花更多时间与美元LP沟通,也可以用前人的案例来减轻说服的工作量。说起与美元、人民币LP沟通方式的不同,他再次提到团队管理:美元LP主要看团队构成和过往履历,几乎不问投资项目和领域比例,而人民币LP刚好相反。

从时间点上观察,继凯赛生物之后,北极光虽然在2008、2009年偶有清洁技术项目斩获,但大面积铺开是从2010年开始,尤以储能项目普能、集盛星泰(SPS),污水、污泥处理项目东硕环保、中持绿色为分界。背后的原因,更偏重低β值项目的人民币基金启动是其中之一,但决定性的还属新合伙人李立新、杨磊、杨瑞荣的先后加盟,为北极光注入了新的资源和视野。

李立新与邓锋是清华电子系不同级的同学,毕业后留在国内发展,拥有多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管理背景和北极光早期海归团队相对欠缺的本土经验。2008年,在邓锋的邀请下,担任北极光顾问,一年后正式加盟。在这过程中较多参与了人民币基金的募集,并承担起相当部分与LP沟通的工作。他的投资领域主要在清洁技术,储能便是他的手笔。这是一个在传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四大电力环节之外新生的万亿级的大市场,也是打通新能源各细分领域的关节和整个行业的瓶颈。他投资的普能、集盛星泰(SPS)分别在钒电池、超级电容两个方向上拥有革命性技术突破,且都已成为领导者。布局储能会为日后投资其他新能源项目加分。

曾供职于另一家国际VC优点资本的杨磊,此前曾服务麦肯锡七年。转行风投后长期专注清洁技术,这为北极光带来了扎深关联产业链的功底。事实上,北极光在其中各细分领域的布局相当大比例是最近两年半在他的手上密集完成的。其中,东硕环保、中持绿色因为动用人民币基金,开启了北极光投资“小而美”模式的先河,并呈现出了一种本土化的思维:环保部“十一五”期间出台政策要加强城镇污水防治,此后中国新建的污水处理站数量超过了过去四十年的总和。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是以污泥处理与污水处理一起都极有可能在“十二五”迎来爆发性增长。中国的污水、污泥组份与国外不同,加之承接这一业务须频繁与国企、政府部门打交道,将更有技术优势的外企挡在了门外。国内竞争者若想占据领导地位,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多是拿项目、技术整合、与政府交流能力和过往经验的综合平衡。以这样的标准拿下在石化、钢铁废水回用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东硕环保,再顺藤摸瓜找到中持绿色,某种意义上向人民币VC阵营宣告了北极光的到来。

主事医疗投资的杨瑞荣的风格截然相反。曾在原外经贸部(现合并入商务部)任职、做过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副领事的他,2010年加盟北极光前是旧金山风险投资机构兰馨亚洲的投资总监。他自言非常谨慎,虽然遍访新药研发、试剂、器械、医疗服务公司,已投的却只有深圳微点等一两家企业。

新合伙人的加入带动了整支团队面目一新。只需翻看20位投资团队成员的履历略做统计,就能鲜明察觉1/3都有能源、新材料或生命科学背景。他们大多在最近两三年刚刚加入,恰与北极光最近两三年的“跨界”举动时间上合拍。

需要说明的是,人民币、美元投资都是由这支团队来负责,每个人都有权根据具体的项目和创业者的意愿来决定使用人民币或是美元。是以双币基金在投资方向上是一致的,只是人民币项目可以“小而美”一点,阶段上偏后一点。

共同的价值观

几位合伙人谈及之所以加入北极光,有一个共同的理由——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看长线、负责任、不赚快钱。

他们的背景从侧面佐证了这一点:都偏运营,而非财务。这使得他们看项目时除了研究财报、商业谈判,通常还会专门与创业者聊一轮价值观来辅助判断:是否不作恶,是否有超越金钱回报的理想、强烈的责任感、宽广的胸怀。这种方法能帮其屏蔽掉一些具有较高道德风险的创业者,降低财报水分的可能风险。

反过来,北极光打动创业者的也不是钱,而是行业资源、帮忙不添乱的心态和对运营难题有求必应。创业者遇到问题,不需要坐下来开董事会,随时拨打手机就可以交流。正因为如此,A轮时有很多选择的中科创达在与北极光接触后的短时间里就决定了接受其领投。

在投资后的第一年里,北极光在这家公司的董事会代表人就是邓锋自己。面对这支全部初次创业的团队,他一直采用提问的方式来与之交流:不断发起话题、推动思考、双方讨论。负责回答问题的总裁耿增强一开始很有压力,因为很多问题没想清楚。后来则享受这种思维碰撞的乐趣,也感觉到未来渐渐清晰。

“他经历过整个创业过程,对接下来每一步该怎么走心里很清楚,却总是说自己只是根据经验提建议,不一定对,做决定的永远是创业者自己。”耿增强对记者描绘了一个在正式采访场合不容易见到、在他眼里如大师兄般亲切的邓锋:“我接触过的成功人士大多高度自信,无意间可能会断言一些东西,如果对方意见不一样便会感受到无形的压力。但邓锋一次也没有过,我觉得他是刻意回避了这一点。”(编辑/晴川)

【人物简介·邓峰】

1986年,邓锋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早在读本科时,邓锋就通过提供科技咨询勤工俭学。

1987年,已经开始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邓锋,在校园里租了3间房,领着一帮低年级学生成立了一个实验室,承接各种项目,比如电脑照相,很快小有名气,生意越做越好。

1990年开始,邓锋先后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脑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在沃顿商学院攻读EMBA。在读书期间,邓锋进入英特尔公司做工程师,过上了待遇优厚的“金领”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邓锋慢慢意识到,网络安全将是未来影响网络应用的大问题,他开始和好友商议创立公司,专做网络安全产品。

1997年,邓锋创建了NetScreen技术公司,并担任过公司工程副总裁,首席策略师和董事会成员,使之成为世界上领先的网络安全设备供应商之一。

2001年,NetScreen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04年,NetScreen被Juniper Networks以40亿美金并购。

2004年至2005年,邓锋担任Juniper主管公司战略的副总裁。他还曾获得美国2002年度企业家和2003年度创新人。

2005年合作创立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

上一篇: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EVA、REVA与传统财务指标关... 下一篇: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控制流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