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指导,提高活动实效

时间:2022-10-05 01:21:16

重视指导,提高活动实效

【摘 要】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活动为教和学共同中介的课程。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在于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明确活动目标,丰富活动内容,形式灵活多样。同时,还要注意教师的积极引导,积极参与,认真评价,重视对学生课下观察、访问、收集、整理资料等学习活动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 小学 品德与生活 教学活动 实效性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儿童的自主性活动而非教师的课堂讲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桥梁。课程目标主要就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学生不是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从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亲身的体验,积累直接经验,获得对自我、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

l.活动目标要明确

教学活动要有目标,即活动的目的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式,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的方向,目标的完成情况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有力依据。作为综合性课程,含有多重目标,教师们一般比较关注直接目标,而贯穿于整个课程之间的间接目标往往被忽略,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些也是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例如,合作学习能力、整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包括倾听、表达能力等,它们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不可缺少的,又是儿童的成长和将来适应社会所必须的,教师在教学中对这类目标也应给予充分地关注。

2.活动内容要丰富

教学活动的内容要丰富,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长期以来,教材就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是教学活动的唯一依据,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权威性。而新教材所呈现的事实只是范例,它所面对的是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所呈现的事实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与各地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教师要打破在教学活动中过分依赖教材的做法,在活动内容选择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3.活动形式要富有情趣

一、二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师在选取教学活动的形式时要不拘一格,活动的形式要服从内容,服从儿童的特点,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一句话,教师应开展儿童喜欢,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

二、重视教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1.教师应参与活动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单纯地只讲教科书,而是指导与参与儿童的活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活动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我换牙了》这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并与大家分享由此带来的成长的喜悦与烦恼,请换牙的同学说一说换牙时曾有的难忘经历,孩子们谈到许多来自父母的错误常识,如乳牙掉了是多吃糖、长暴牙的缘故,牙齿松动时要常常去摇动……面对这些问题,教师缺乏诊断意识,参与意识,没有转化成共性问题,让大家来共同关注,共同形成“换牙时应重视的注意事项’这一知识概念。这样,也就影响了学生对换牙常识的初步了解。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

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保障儿童对活动的参与权,尊重和保护儿童的自主性,教师不宜灌输式地教或命令儿童活动,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不能只带耳朵听,而是要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真正参与,真正是活动着,快乐着,收获着。例如,在一次下校调研中,一位教师在教学《我和太阳做游戏》这一课时,设计了“踩影子”的游戏活动,活动中除了一位小女孩呆呆地站在操场一旁,其它的孩子玩得很开心。执教老师并没有关注到,于是,我走上前去跟她聊了起来,原来小女孩犯有头晕症,只要奔跑头就会晕,看着她羡慕同学们的眼光,我教她在阳光下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和肢体做手影,看着变化多端的影子,小女孩笑了。

3.教师应利用课堂活动的动态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带着自己的知识、体验、思考、疑问参与到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想到的情况。因此,教师绝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设计不放,必须独具慧眼,把握生成问题的要领,引领对话,并即时纳入到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这样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才能提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才是对充满灵性和发展的学生生命的尊重,才能较完美地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一次县《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个主题《快乐的“六一”》课题1《我们的节日》,当教师为同学们展示了各地丰富多彩的“六一”文娱活动后,让同学们分小组也来说一说本校所开展的“六一”活动内容。此时,各小组议论的不是节日活动,而是倾诉在节日中,同学们还要上课、还要做许许多多的作业,因为安全问题,学校不允许举办游园节目等等。但教师却未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完全忽略了课堂所发生的变化,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反馈,并总结“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我们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如果此时教师能重视这一生成,帮助学生消除困惑,让学生来议一议“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你们想怎样过?”,那么,效果一定会更好!

4.教师应重视评价学生的活动过程

学生学习的结果,自然是学习评价的关注点,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本课程在评价关注上更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关注,重视对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努力程度、成果质量给予恰当的评价。特别是对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表现要积极鼓励。有时,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肯定的手势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再有,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此外,要使教学活动行之有效,教师要把课前、课堂上、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注意活动的连续性,重视对学生课下观察、访问、收集、整理资料等学习活动的有效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身心健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甘清波;论课堂教学[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赵永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A];迈向新世纪[C]

[3]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

上一篇:快乐激趣,寓教于乐 下一篇:切豆腐的神奇格子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