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中的卢梭的教师观启示

时间:2022-10-05 01:20:27

《爱弥儿》中的卢梭的教师观启示

摘要:《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本书通过叙述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受教育的情况,塑造了卢梭这个全方位的教师形象。本书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教师观是其中所表达的一个比较独特的部分,给后人很多启迪。

关键词:教师观;卢梭;爱弥儿

一、《爱弥儿》教师观概述

《爱弥儿》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提出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卢梭的教师观主要蕴藏在前四卷之中。

(一)第一卷:婴儿期

在这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该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婴儿期的孩子的教师,卢梭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亲历亲为。同时,卢梭希望教师是年轻聪慧的,总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如书中所说,和自己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能够使他的教学效果加倍,孩子们有时候虽然是恭维老年人的,但是却从来是不太喜欢的。这其实表达出另一个侧面,教师不应以权威自居,要给予孩童充分的尊重,尊重他们的价值、个性和思想,充分的倾听、交流、陪伴才能使教育得以良好开展。

在这一卷中,卢梭也提出容许教师去挑选他的学生,同时也提出不能根据孩子的天赋和性格来挑选。据此,卢梭假想了他的学生是一个智力寻常的孩子,于是我们的主人公,可爱的爱弥儿也应运而生。

(二)第二卷:儿童期

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教师的教养责任开始加重,教师的职责多为榜样的力量。在书中曾描述,教师慌张地跑去安慰受伤的孩子,这使孩子认为这是一件严重的事情,之后孩子对同样的事情的反应就会很夸张,但相反,教师冷静对待,那孩子也会马上冷静下来。

这一时期的孩子,教师在做好榜样的同时,也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卢梭在书中多次使用游戏或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如当杜潘夫人的儿子想知道卢梭作为他的教师是否完全服从他时,多次对卢梭提出要求,卢梭则通过让孩子被拒绝后独自出门,同时安排街上一些人来谈论孩子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认识到华丽锦绣的外在并不能使他受到尊重。卢梭教导的方式也体现出教师不要过分干预学生,在孩子遇到痛苦的时候,要看孩子是否需要,再采取适当的措施。

在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榜样使其心灵思想不断完善的同时,卢梭也非常注重让教师对学生身体和感官的整体锻炼,多方面教养使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三)第三卷:少年时期

在这卷中,卢梭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通过感官的感受,已具有一些经验,这时教师的主要角色应是一个引导者,采用问答交流的自由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行智育教育。

在孩童成为一个少年时,好奇心随着接触的东西的增多而增长,卢梭在少年好奇心大盛的时候,不急于回答少年的疑问,抛出几个引导性问题,让少年自己思考。如当爱弥儿不理解天体概念时,卢梭便带着爱弥儿去追逐日出,通过太阳光线的变化来讲述天文学的知识。这一方法在现如今的教育中被普遍使用,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讲授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通过一定的实验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做到事半功倍。

(四)第四卷:青年时期

在这一卷中,卢梭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青春期的爱弥儿是一个脱离少年状态的男子,卢梭指出教师此阶段主要扮演朋友的角色,以与学生平等的角色进行教养。《爱弥儿》从三方面描述教师从朋友的角度帮助学生:一是教师促进年轻人独立求知;二是教师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心理;三是教师帮助学生戒除不良嗜好。

二、《爱弥儿》中教师观的思考和启示

(一)教师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下进行教学

在卢梭的教师观中,“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大自然的学生,老师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心”。[1]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对学生进行自然的教育,帮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这体现了卢梭的放任无为的教师观。

在卢梭眼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中,就全变坏了・・・・・・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必须把人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数目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1]这体现出卢梭对教育的态度,要求回归自然,按照生命最本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二)教师是自由的向导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自然教育,注重学生在自然的教导下学习,但是卢梭也认为在自然法则前,你服从它,也能够在有所需要的时候可以毫o危险的它。如在乡间,人和动物一般在冬天都比夏天需要睡更多的时间,这是遵循自然的表现,但是,在城市的话,由于离自然较远,就需要人改变原来的起居时间,这看似违背了自然,但若教师让学生一味睡下去只会使学生的体质变弱,反而有害。

在这一点上,体现了卢梭不拘束一个方向,他的教师观是灵活自由的,他既是拥护者,又是变革者,他能够给自己定一个方向,但是却不是完全照着这个方法做,他会打破,会革新,他不希望只用一种既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放任是对自然的尊重,而在放任于自然中,根据现实的情况由教师自由的引导,做出最好的教育。

(三)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教育学生不是灌输式的,不应该是一股脑的给予,而应引导学生。在对爱弥儿长达近二十年的教育中,卢梭始终认为儿童真正的成长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教师要尊重儿童成长的法则,教育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卢梭倡导亲历亲为,在直观实践中引导学生获得概念知识。在对爱弥儿的教育中,卢梭为了让学生明白劳作,获得财产的概念,就同爱弥儿通过一起种豆而被人铲掉来认识财产的所有权知识。直观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点点滴滴中获得蕴藏的知识。

当教导对学生不起作用时,他提出自然后果法,即用儿童自己犯错的后果来教育儿童使其认识和改正错误。如当爱弥儿踢球把窗户踢破了的时候,卢梭不加以职责批评,当爱弥儿在睡觉的时候,风从破了的窗户中吹进来,让爱弥儿感到寒冷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大自然的教育。

总之,卢梭所著的《爱弥儿》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发人深省。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教育哲学观点出发,其教师观是自由平等的。教师的形象也从传统的灌输式逐渐转变成维护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角色。在卢梭的教师观中,有些是很新颖的,有些还没有进行应用,有些甚至有待商榷,我们要客观对待卢梭的教师观,“面对存在,人们必须拿出勇气,敢于冒险”,勇于成为“试验动物”[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书为镜,完善自身。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程从柱,尼采教育观解读[M].北京:现在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变译理论综述 下一篇:浅议初中高效思品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