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时间:2022-10-05 12:46:42

妙用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导语】生活中,我们面对所见所闻,心里总会有所感,或喜爱,或厌恶,或高兴,或悔恨。在文章中,对人物的这些心理活动加以描写,借以表现人物思想和性格的写作方法,我们称之为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人物无声的语言,它能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进而更好地表现文章中心。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文章探讨一下如何抓住心理,写活人物。

【范文指路】

父爱不是百度

文\罗光太

小时候,我很崇拜自己的父亲,觉得他无所不能,只要我搞不定的事情,他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父亲是一名建筑工程师,设计、绘图、预算、施工、结算,每一样他都亲力亲为,参与建设了很多优质工程。我很为自己有这样能干的父亲骄傲。我会指着路边的高楼对别人炫耀:“这房子是我爸爸建的。”

那时,我容不得别人在我面前说我父亲的任何不好。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我们爱着自己的父亲,他是我们年少时心中的神,是比百度还无所不知的能人。

可是随着年纪渐长,在学校读了十几年的书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其实也很平凡,甚至只是一个平庸的中年人。他一样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甚至有些字不会写还得问我。那些字并不难,可是父亲居然不懂。他怎么能够不懂呢?我非常吃惊,心里第一次对父亲的无所不能产生了怀疑。

电脑普及后,我们家也买了一台。在我看来,电脑操作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可是父亲居然要花钱去学。“自己买本书翻翻就懂了,很简单的。”我说得轻描淡写。但父亲摸着鼠标,在桌子上划来划去,却怎么也不懂如何“复制”“粘贴”。他还是去电脑培训学校报了名,足足学了3个月,每天晚上风雨无阻准时去上课。

学有所成的父亲终于可以独立操作电脑了,可是打字却很慢,最烦人的是有很多字他不会拆,更是打不出来。他很虚心,不会就问,但我却被搞得头大。有一天晚上我在家写文章,他竟然在半个小时里问了我十几个字,搞得我一肚子怒气,连构思好的文章都没心情写了。“你上课都干吗啦?什么都不懂。”我埋怨他。父亲涨红了脸,支吾着说:“老师讲课太快,确实有很多地方听不懂。”

看着站在我面前窘迫的父亲,我的心突然就疼了一下。现在的他,站在我面前再没有了过去的那种威严。在他垂下头时,我还注意到了他稀疏的发丝中夹杂的缕缕白发。父亲老了,这是最让我难过的感受。

我深吸了一口气,静下心来坐在父亲身边,对着书本手把手教他那些他怎么也弄不懂的操作程序。这样的情形我很熟悉,只不过角色换了。小时候的我是个比较笨的孩子,学会一个“手”字就用了很长时间。我还特别搞不明白鸡和鸭为什么要装在一个笼子里,那些东西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花时间去算它,6+6为什么就等于12,不可以是13吗。那时,父亲忙了一天回来后,总会先教我写作业,然后再去画他的图纸。莹亮的台灯下,父亲循循善诱,一步步开导我对数字的认识。他会握住我的手,一笔一画教我写字。我这个笨儿子最后能够成为班级里最优秀的学生,全靠父亲长期耐心的辅导。那时对父亲的依恋和崇拜,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我长大了,父亲却老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他好奇却心有余悸,他不知如何使用,有太多新奇的东西他没见过。但我能感觉到父亲对我的依赖,就像小时候我依赖他一般。在我面前,他总是“不耻下问”,毫不掩饰自己的贫乏和落后,他说:“你是我儿子,教我是应该的。”

现在有很多的事情,父亲都要先征求我的意见。如何办银行信用卡?要不要办?办了如何使用?安全吗?社会保障卡可以当医疗卡使用吗?防火墙和金山毒霸一样吗?太多太多的事情父亲居然不懂。

父亲还是原来的父亲,我也依旧是他疼爱的儿子,可是父亲却又真的变了,他不再是我心目中百度一般无所不知的神奇父亲。反倒是我,常常在为他排忧解难后,他会用一种欣赏的口吻对我说:“儿子,你真厉害,什么都懂。”有崇拜,有欣喜,还有不想掩饰的骄傲。

成为让父亲骄傲的儿子是我小时候的目标,我一直很努力地实现。看着日渐苍老、头发花白的父亲,面对他问这问那时我终于明白了:父亲不是百度,儿子终有一天也会成为他的搜索引擎,但父亲永远是我心中最伟岸的一座山。

(摘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专项品赏】

在“百度”上我们可以无所不查,文章巧借“百度”来形容父亲,新颖有创意。同时通过真实地回忆曾经父亲对儿子的照顾和现在父亲对儿子的依赖,说明了小时候父亲是我们的依靠,等父亲年老后我们就成了他的依靠,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激。

【借鉴指津】

1.心理描写细腻真实。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在“我”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在记叙生活的细节中,最打动人的是一些真实的心理描写。如“我非常吃惊,心里第一次对父亲的无所不能产生了怀疑”,“吃惊”“怀疑”表明父亲的形象在“我”心中开始发生变化;“看着站在我面前窘迫的父亲,我的心突然就疼了一下”,一个“疼”字生动地传递出“我”看到曾经高大威严的父亲日渐衰老时的无奈与酸楚……这一系列的心理描写,串起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崇拜父亲怀疑父亲的能力 埋怨父亲心疼父亲帮助父亲感恩父亲,既做到了结构上的条理清晰,又很好地突出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激这一主题。

2.对比手法凸显真情。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文章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父亲曾经的无所不能与现在的依靠儿子形成对比,父亲教导年幼儿子时的耐心和儿子面对年老父亲的不耐烦形成对比,儿子曾经崇拜父亲与后来怀疑父亲形成对比,儿子“厌烦”父亲与后来理解感恩父亲形成对比,等等。多处对比与人物心理描写和感情变化融为一体,震撼着人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结合上文,我们不难看出,在运用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形象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在写人物心理时必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同时心理活动还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二是心理描写要和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写作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上文在写到父亲时,有这么一句:“他会用一种欣赏的口吻对我说:‘儿子,你真厉害,什么都懂。’”从这句语言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父亲当时因为儿子而无比骄傲的心理和欣喜的感情。

【我仿我秀】

让 座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隋晓颖

破旧的公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行驶着,它像一个蹒跚的老头子,“哼哧哼哧”喘出令人憎恶的黑气。

她强忍着想吐的感觉,一直给自己鼓劲:“快到了,快了,坚持,坚持……”可冷汗还是顺着额头流下来,她想去擦,却连抬手的勇气都没有,于是只好保持着原来的姿势,要知道,稍微一动就会让晕车的感觉更强烈。

车上飘荡着浓重的汽油味,令人窒息。她想伸手去拉开窗子,又放弃了。因为她睁了睁眼,发现窗外因为汽车尾气而笼罩着一层黑烟。

“比起那个,还是继续闻车上的汽油味吧。”她默默地想着。

“吱――”一个急刹车,缓冲力让她措手不及,猛冲向前的同时强忍的吐意彻底上涌。

冷汗一层层冒出来。

“大娘,您这是要去哪啊?”她听到年轻的司机朝窗外问道,她死命按着内关穴,让自己好过一些。她不想给大家添麻烦,虽然她坐在靠车门的第一个座位,可以随时让司机停车,冲下去吐出所有的难受。

“去小关村。”一个沙哑的老人的声音传进她的耳朵。小关村?那不是她要去支教的地方么?那个一贫如洗的偏远山区。

“哦,大娘,我们也去小关村的,您上来一起坐车过去吧。”一起坐?她抬眼,车上的座位全部坐满了,还有两个志愿者坐在行李包上呢!

老人先是推辞了很久,直到司机拿出下乡证明给她看了看,才欢欢喜喜地上了车。

她吸了口气,慢慢起身。“大娘,您坐我这里吧。”

“不不不,我站着就行了。”老人推辞。

“这里靠前,您顺便指指路。”

终于让这个老人心安理得坐下了,可是这剩下的一段路要怎么撑……

“晕车很难受吧?”听到声音从身后传来,她回头,看见他站起身,对着她说:“你坐吧。”

“不用了,我可以的。”

“坐吧,我不晕车的,正好可以起来活动活动,坐了这么久,全身都麻了。”他笑笑,推她坐下了,伸了个懒腰。

“哦,好吧。”她报以感激的笑,轻轻闭上了眼。

破旧的公车继续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行驶,她却觉得剩下的路程极短,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她收拾起自己的行李,转头找他时,发现他已在车外,她下车,在满足于新鲜空气的同时,猛然发现他在吐。

【点评】文章心理描写细腻生动,通过直抒胸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相结合等方式,把人物的内心感受写得惟妙惟肖。结构的精巧也是亮点所在,尤其是前后文的衔接照应让人拍案叫绝,出人意料的结尾巧妙照应上文“他”让座时的言行,在“善意的谎言”中爱心照亮了读者的心灵。

上一篇:Cloudera:针对Hadoop的三大预测 下一篇:于平淡中展现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