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的这片土地

时间:2022-10-05 12:07:30

脚下的这片土地

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将在贵州举行,为丰富活动内容,真实反映全省人民对九运会在我省举办的喜悦之情,共青团贵州省委、九运会筹委会志愿者工作部、自愿者协会和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联合举办了“喜迎九运会,微笑在贵州”征文大赛,全省人民纷纷用手中的笔,表达对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我省举办的期盼,诠释九运会的理念与精神,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与内涵。本刊选登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我想,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深深潜埋着一种难以割舍甚至难以用言语传达的思乡情结,然而故乡是什么呢?日暮时分的江上烟波?抑或是子夜时分的窗前明月?还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枯藤老树、古道西风?是,却也不是。

故乡,是一种伤痛,更是一种幸福。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多少年来,我的故乡――贵州。被深深地打上了这种暗含贬义色彩的“三无”烙印,成为压在贵州人头上的三座大山挥之不去。对许多外地人来讲,“三无”已经成为“贵州”这个专有名字的注脚,甚至连不少贵州人都这样来诠释自己的故乡。

无可回避的事实是,在现代中国文化的总体结构中,贵州文化是一种弱势文化,也就会面对被描写或者根本被忽视的窘境,人们对贵州岂止是陌生,更有许多误会与成见,并形成了有形无形的心理压力。

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三无”贵州,就会惊讶地发现这句谚语所诠释的正是贵州的优势所在:天无三日晴造就了贵州宜人的气候条件适合避暑、地无三里平造就了贵州如此美丽多彩的山水风景,而人无三分银的客观现实却恰恰使贵州保存了在全国都少见的大面积的原生态文化……这些不都是贵州今天发展经济社会的最大资源优势吗?

说到底,世人对“三无贵州”的刻板印象乃源自于贵州文化话语权的丧失,而要改变这一现状,贵州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必须要清醒地承担起这一责任。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黔人的自我陌生造成了文化凝聚力的不足,是贵州开发中必须解决的精神课题。”

人们都记得那句以“天无三日晴”开头的描写贵州的谚语,却很少有人记得“蜀犬吠日”这个成语;外地人取笑贵州晴天少雨天多,甚至揶揄贵阳得名于“昂贵的太阳”。

客观上讲,贵州日照少、阴雨多的特殊气候条件,只能被称为特点而非缺点,甚至可以说是贵州发展的一种优势条件。

贵州降雨丰沛、空气湿润、光照柔和的气候条件为茶叶种植创造了天然的优势环境,造就了驰名中外的都匀毛尖、贵定云雾茶、湄潭翠芽、梵净山贡茶等众多贵州名茶;而贵州夏季较凉爽的天气恰好可以填补每年7至10月国内伴随高温季节而至的蔬菜生产淡季,将喜凉蔬菜提早、喜温蔬菜延晚种植,占领国内蔬菜市场。

这种气候特点也恰恰为喀斯特地形提供了最好的外部环境,孕育了贵州青山绿水的美丽自然风光,全省森林覆盖率达39%,使贵州有条件成为一个建在石头山上的郁郁葱葱的公园省。与北方的荒漠化不同,贵州的石漠化并不需要人为过多的干预,只需要让它在自然条件下休养生息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这种日照少、雨量充沛的气候条件功不可没。

多云寡照、雨量充沛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贵州许多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适宜旅游的天数长达240天(3月下旬到11月中旬),其中又以夏季避暑为最大的优势。全国除同在云贵高原的昆明、大理外,在同一纬度上没有哪个城市夏季的温度条件能与贵州的贵阳、六盘水、安顺等地媲美;且贵州湿度适中、风速不大、紫外线辐射少等特点也是其他具有相同温度优势的城市所不具备的,是全国难得的避暑胜地和亚高原度假旅游胜地。

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贵州境内自然风光的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在这里,你可以看见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部级风景名胜区和被誉为“梵天净土”的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部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此外,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贵州的地理特征,那就是“喀斯特山地省”。

贵州又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得天独厚,别具特色的,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谚语诗歌、神话史诗和迷人的音乐舞蹈、戏剧、节日庆典、民风民俗、民族服饰、古朴的村寨等,构成了贵州极为丰富,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

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它那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踏着西部大开发的铿锵步伐,贵州人民迎来一个又一个发展的良好机遇,全省经济快速稳步前进,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为了让全国和世界了解贵州的民族文化,为了让贵州辉煌的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近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策划下,多彩贵州风文化艺术交流和旅游推介团走出国门,向世人展示出了贵州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人文贵州的魅力。

2011年9月10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将在贵阳隆重举行,这对贵州来说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展示的舞台,贵州将选派近千人共38个项目参加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的比赛,这是贵州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历史上项目和人数最多的一次,也让贵州成为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参赛人数最多的队伍。

贵州4000万各族群众将努力以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安全保卫、一流的接待服务、一流的文艺节目、一流的场馆设施和一流的参赛成绩,确保运动会圆满胜利举行。

衔梵净,吞长江,闪耀筑城笑纳四海宾客;

举盛会,展硕果,神州精英欢迎大地飞歌。

是的,故乡是梦中永远的景致;故土,是离乡后最珍惜的物品;故人,是最纯洁的乡情,是啊!祖国大地有许多壮美山河,但我更爱脚下的这片土地――贵州!因为这里是我成长的摇篮,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深入我心,我为家乡的落后而焦急;为家乡的进步而自豪,更为家乡的每一次跨越鼓与呼!

我们可以从风化的泥土中,读出她的历史,读出她的沧海桑田,读出她的兴衰……纵使我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依然想捧起一撮故乡土,一汪故乡水,一片故乡叶;它们将随我长埋于地下,直到风化也紧紧相连。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深爱我脚下的这片土地――贵州!

上一篇:每个时代的爱情 下一篇:“餐桌保卫战”为何屡战屡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