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因素的导入

时间:2022-10-05 11:59:57

浅议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因素的导入

摘 要: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文字无处不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文化差异,导入英汉文化知识,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语言总是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而不同的国家与民族由于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必然造成文化的差异,而这又进一步反映到语言上。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导入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因素。

一、日常交际中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和历史文化。在大量的英语单词中,我们很难找到完全等价的汉语对应词。在汉语中,我们称呼人常常用“老张、小王、李同志”之类的词语。在英语中,人们通常都是用Mr,Mrs,Miss或Ms加上姓氏来称呼对方,而且熟悉之后就直接称呼名字,把姓氏都省略了,这样才显得随和,关系融洽。

在汉语里,问候语一般只是见面后的寒暄,一种表示善意的应酬,并不用来交换特别有用的信息。虽然人们见面常问“吃过没有?到哪儿去呀?买菜回来了?”等,但其实多数情况并非就是要求对方郑重其事地正面回答,这只是一种问候。我们的问候往往是表示关切。但英美人没有这种习惯,会一本正经地将这种问话当成问题,可能会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老是问这些问题?这是我自己的事情。”

因为文化差异,某种说法在一种语言中认为是正常的,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看来可能感到不可思议,有时甚至可能会使人感到尴尬或觉得受到了伤害。一位外籍教师看到一女学生新穿一件漂亮的连衣裙,高兴地说:“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这位女学生不好意思地说:“No,no.This is an ordinary dress.”这一回答使得外籍教师既惊讶又不快:她怎么这样回答?是不是我的审美观太差了?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和西方人对赞扬和赞美之词所作的反应不同。中国人认为谦虚是美德,虚心使人进步。听到别人的赞扬,即使心里高兴,嘴里也是讲“不行,不行,您过奖了”之类的话。而西方人对我们的这种谦虚难以接受,会认为是不诚实,不合作,会感到很尴尬。

中华民族是比较注意人际关系的。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常常涉及个人问题,如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等,认为这是关心、友好、亲密。可是在西方,人们见面时,不会开口就问“How old are you?How much do you earn?Are you married?”,甚至“What does your husband/wife do?What about him/her?”等问题。而在汉语中,这种情况是司空见惯的。在英美国家,人们忌讳问及工资收入、家庭背景、个人活动等私事,他们不轻易打听别人的私事,对爱管闲事的人表示反感。一般来讲,问对方年龄是不礼貌的,尤其是问女士年龄。收入对他们来讲,也是个人的事情,没有告知别人的义务。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只有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才能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

目前,我们的教材越来越多地采用了一些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真实材料”,这些材料中,有许多部分涉及场合、身份、相互关系等社会因素。教师也应就此有目的地进行文化差异方面的讲解。在汉语中,landlord(地主),capitalist(资本家)等词,往往与“剥削、压榨、欺辱”相关联。但在英语国家却往往具有积极的涵义。汉语中,以“狗”为喻体的比喻、成语或谚语常常是贬义的。如:“狗嘴吐不出象牙”、“狗仗人势”等,因为中国人把“狗”看成下贱的东西,用它来骂人。而在西方国家,“狗”被看成是人类忠实的伙伴。所以,在英语中,“狗”常常带有一定的褒义,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屋);lucky dog(幸运儿)。有时候是中性词,如a barking dog(急躁易怒的人)。

英语中有些成语,字面与汉语中的的某些词语相近,但含义相去甚远。如:to eat one’s words字面上与汉语“食言”类似。可是汉语中“食言”是指说话不算数,不履行诺言。要表达这种意思英语中另有一个短语to bread one’s word。至于to eat one’s word,它的意思是收回以前所说的话,承认说错了。英语中有句成语“No context,no text.”英汉两种语言是在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生活、风俗习惯条件下自然形成的。在词汇含义、表达方式各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脱离了上下文以及有关的背景和环境,是无法准确理解的。

三、 重视文化差异,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培养“纯语言能力”,即具备“造出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因此,成功的英语教学法还必须使学生“具备言语的得体性意识”。

(二)构建社会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相结合的课堂模式。

1.课文文化背景介绍

教师概括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扫清由于汉英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深层的文化内涵。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生动展现目标文化的各个方面,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全面感受目标文化。

综上所述,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文字无处不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既教文化又教语言,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王振亚.语言与文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 and Lisa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Beijing:Thomson Learning Asia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上一篇:错误分析理论在中译英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