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水起,OCS助力“使能”

时间:2022-10-05 11:52:26

通信产业报:据你了解,OCS目前在国内应用情况如何?运营商有没有全面地认可OCS并提出自己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吕勇: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国内各主流运营商都已经基本认可了OCS的概念,并意识到了OCS对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而各运营商也都已形成对OCS的理解和定位,基于这个定位后形成了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技术规范。

在这些主流运营商中,中国电信是最早明确提出OCS概念并且应用的运营商。中国电信于2005年着手制定OCS规范,2006年完成入网测试,并于今年在全国5省(市)展开商用试点,可以说已经走在了其他运营商的前头。中国联通于2006年着手制定OCS规范,并于2007年4月进一步完善规范,目前也正在准备入网测试,不久以后也将展开商用试点,其步伐紧跟中国电信。而中国移动对OCS的建设思路则比较含蓄,一直采用“欠费风险控制”的渐进方案,最早于2005年开始探索智能网关(INGW)的发展思路,并于2007年3月基于对智能网关的延伸,制定了收入保障的规范,这个规范其中就内含OCS的建设内容,目前也已经展开商用试点。

从这些现状可以看出,各运营商都已经开始着手OCS的商用落地,可以说OCS在国内即将进入全面应用的阶段。

通信产业报:你认为OCS的应用还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在技术、产业化和专利等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克服这些困难?

吕勇:随着世界电信运营市场逐渐开放,运营商的竞争不断地加剧,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越来越重要,运营商期望能够领先于竞争对手推出新的产品和套餐,或者在竞争对手推出套餐后能够迅速地推出自己的应对方案,这需要一个强大的计费引擎。丰富多彩的移动业务,尤其是增值业务对于运营商的欠费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线计费所带来的一些业务能够很好地提升客户体验,比如AoC能够使得用户更加信赖运营商的计费系统。OCS为运营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各大运营商都在明里暗里作相应的技术准备。

另一方面,对于各大设备提供商及集成商而言,OCS的出现,是颠覆传统智能网市场格局、抢占较多的市场份额的绝好机会,因此厂家之间的激烈角逐不可避免。当前主流的厂家中有的走得早一些,在国内获得了比较多的市场份额,有的则在等下一轮市场机会。

当然,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对于传统计费厂家,OCS将计费过程融合到具体的业务闭环中,会在业务使用中带来大量并发的计费操作。系统的健壮性、稳定性,不是传统的HOTBILING批处理的计费流程能够借鉴的。

对于传统网络设备厂家,如何解决OCS与周边支撑系统的融合互联问题是阻碍系统能否规模建设的难点。目前国内如中兴通讯(中兴软创)推出的OCS解决方案,基于传统计费和移动智能网发展而来,综合了系统的稳定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则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对于运营商而言,引入在线计费涉及到支撑系统的改造工作量是最大的挑战。同时由于现网的复杂性,如何与各系统共想资源和客户数据,同时引入OCS需要改变原有的运营支撑模式、网络结构甚至组织人事的变更,因此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作,估计会在2-3年内,国内运营商就会全面部署OCS。

关于产权和专利问题,在OCS建设初期,就是各大运营商和厂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个别运营商也曾对厂家提出应用软件的所有权、知识产权归其所有的要求。当然,各个厂家也有不同的声音。由于支撑软件,是解决方案,不是通用软件,具体专利和产权如何归属的问题,业界还在继续讨论。

产业化方面,OCS目前主要是以替代智能网的形工出现,将来会成为运营商运营的核心设备,会和所有的网元打交道,但现在核心网对OCS的支持,刚刚提到议事日程上,还有一个培育的过程。另外,业内对于在线计费也逐渐形成了共识,但运营商周边支撑系统的改造需要一段时间。

通信产业报:能否介绍一个目前应用了OCS的运营商地方公司或国外运营商的成功案例?

吕勇:中国电信正在5个省(市)作试点工作,目前尚未运营,国外运营商较早的就开始就OCS对其网络能够带来的运营商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法国电信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其Matrix方案,并就此作了长达2年的测试选型,最终选择ZTE作为其合作伙伴,目前正在西班牙等国家部署。

马来西亚电信位于子公司Spice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最近刚割接了近百万用户到OCS系统上,目前运行稳定。其他国际运营商巨头,尤其是移动运营商,包括新加坡电信、挪威电信等也在纷纷作OCS试点和商用准备工作。

通信产业报:你认为OCS未来在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应用前景如何?

吕勇:OCS的应用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不论在国内市场,还是从全球行业发展趋势来看。

一方面,市场驱动。传统的计费模式,只能做到准实时,这就导致提供给客户的信息是滞后的,并且无法以在线方式响应客户的请求,提供在线方式的服务和营销。并且随着电信网络的发展,网络各个部分逐步进行分离,特别是IMS架构的引入,将用户数据、承载、接入、控制进行了彻底的分离。而目前的计费功能分散在多个系统,支撑能力不一,预付费灵活性不足,实时性不高和缺乏预付/后付的融合,导致运营商无法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并带来高昂的运维成本,制约了业务的开展和转型的进程。这就需要一个以OCS为核心的融合计费架构提供全面完整的计费支撑能力。

另一方面,业务驱动。随着网络的融合和业务的发展,电信从传统的以通信为目的,逐步向提供越来越丰富的信息和娱乐服务转变。不断涌现的新业务在给运营商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迫切需要运营商能够提供一个可以支持多种计费方式的(例如内容计费,流量计费等),以及可以实时掌控用户消费状况的新型计费平台。传统的基于智能网的预付费解决方案具有投资高、业务适应能力弱和市场反应速度慢等缺点,较新的准实时计费解决方案具有欠费风险高、时间差较大等缺点,都不能适应新的计费需求,在线计费系统(OCS)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能够使后付费和预付费融合,大幅提高用户体验。

随着国内3G的上马,IMS试水的成功,“内容为王”时代的到来,OCS将是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在竞争中获得先机的一个重要筹码。因此,我们认为OCS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事实上我们很早前在OCS的研发上就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目前在国内电信运营上的测试中也是名列前茅,同时在海外市场上获得了比较多的市场突破,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案例解析印度Spice

印度有着全球第五大移动通信市场,Spice作为印度主要的移动运营商之一,目前推出的几大预付费品牌,在客户体验、业务特性、优惠套餐上都有别于其它运营商,这些新型业务的实现,则有赖于新的计费系统,中兴帮助其建设了OCS。Spice新的OCS采用灵活的预付费后付费转换和丰富的优惠套餐业务。利用接入号,用户可以从任意一部PSTN电话或移动终端来使用自己的帐户,费用记在预付费账户上,还可随时提出预付费与后付费互转需求。另外,母帐户可以为若干个子帐户付费,母帐户通过转帐方式为子帐户充值,子帐户消费的每一笔记录都会通过短信方式提醒给母帐户。套餐方面,该OCS提供多种优惠套餐,IP直通车、特殊前缀优惠、个性化的套餐切换、多样的充值优惠等。譬如IP直通车业务,运营商提供了若干个资费各不相同的IP前缀供用户选择,并可随时切换。特殊前缀优惠,如国庆、新年,用户在呼叫前加拨不同的号码前缀,运营商将给予不同的优惠。个性化套餐切换,让用户随时变更自己喜欢的业务套餐,在限定的次数内允许免费变更。对于复杂的充值业务,系统做到了更多的便利性。用户购买指定品牌超过N天,则可获得特定额度用于SMS、GPRS等业务消费。OCS利用先进的业务配置技术,轻松实现复杂变化的优惠套餐业务。

上一篇:EDGE低调铺开 下一篇:联通平稳度过分营磨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