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术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5 11:26:44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术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需静脉注射治疗的患儿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在穿刺前在穿刺点给予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碘伏消毒后按照常规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静脉穿刺; 小儿; 留置针; 镇痛

在儿科的临床治疗中,留置针广泛运用于儿科静脉穿刺中,而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中最基本护理操作技术[1]。由于留置针针头较普通针头粗,患儿在皮试和穿刺过程中觉得疼痛难忍,出现抵触情绪甚至有反抗的行为[2]。这不仅影响了静脉穿刺的效果,还对患儿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不利影响。许多皮肤、性病的治疗或操作需要在无疼情况下进行,但目前患者在使用了常用的注射局麻药后仍感觉疼痛。而且注射局麻药后,往往容易导致组织水肿而造成操作视野不清。恩纳乳膏作为表面麻醉剂目前在欧美各国已被广泛应用[3],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及疾病本身产生的疼痛得到了解决[4-6]。国内也有文献[7-8]报道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疗效与恩纳乳膏的麻醉效果相当,并且安全性高。为探讨证实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麻醉效果,减轻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提高护士操作效果,本院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穿刺部位,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需要静脉注射治疗的患儿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所选患儿均无意识障碍及局部皮肤感觉障碍,对疼痛敏感,对静脉穿刺操作表现出排斥情绪且均不配合,需两人或两人以上协助完成穿刺,操作完成后持续哭泣,很难安抚。观察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6~12岁,平均(8±2)岁;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5~11岁,平均(7±3)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方案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家长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将观察组患儿穿刺点周围皮肤用温水洗净,在穿刺前50 min在选好的穿刺部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63466),范围为3 cm×3 cm,厚度约1 cm,并用5 cm×6 cm的透明敷贴覆盖,1 h后以无菌棉签清洁表面后用碘伏消毒常规行静脉穿刺[9]。对照组患儿直接碘伏消毒后常规行静脉穿刺。以上两组患儿的穿刺均由同一名护士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穿刺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

1.4 疗效观察标准

1.4.1 疼痛评判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一根长10 cm的游动标尺,划分为10等份,上面标有10个刻度,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10”表示不能忍受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儿,让患儿在标尺上标明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生根据标出的位置对疼痛强度进行评分[10]。

1.4.2 穿刺成功率 成功:在皮肤内1次或2次穿中血管,输液通畅,无外渗;失败:没有刺中血管或多次穿刺均未成功[11]。

1.4.3 患儿家长对护士操作的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穿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VAS评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视觉模拟评分及穿刺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6.2%,对照组家长的满意度为4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减轻患者疼痛和不适感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共识[12]。头孢类抗生素皮试时往往会给患者带来较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会给患儿带来更多的恐惧情绪。很多研究表明,疼痛刺激可使患儿产生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短期效应,不利于人体,还会带来因疼痛的反应出现其他的躯体症状等长期效应。此外,疼痛会给患儿造成心理伤害,使其父母产生的焦虑情绪。患儿因疼痛产生抵抗行为,妨碍了护士的穿刺操作,加上疼痛刺激可造成局部血管收缩,易造成穿刺失败[13-14]。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由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1:1混合而成,能麻醉浅表感觉神经,阻断痛觉反射的形成。二者通过阻滞神经冲动和离子流而稳定神经细胞膜而产生局部麻醉的作用。涂抹在无受损的皮肤表面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通过释放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而达到皮下层和皮层,对皮层痛觉感受器和神经末梢产生麻醉作用[15]。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通过阻滞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所需的离子流而稳定神经细胞膜,从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延长麻醉时间。皮肤通过吸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使皮肤痛觉感受器的敏感度下降,切断神经冲动环路,形成局部麻醉作用,致静脉穿刺时导致的疼痛减弱直至消失。

通过VAS评分结果看出,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患儿对穿刺感到无痛或有轻度疼痛,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术中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减轻患儿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家长对护士穿刺操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93-304.

[2]吴娅利,韩克强,刘红,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PICC穿刺中镇痛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8):20-21.

[3]虞瑞尧.5%恩纳霜在皮肤科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0,9(9):608-610.

[4] de Waard VS der Spek F B, Oranje A P, Lillieborg S, et al. Treatment of moluscum contagiosum using a lidoeaine/priloeaine cresm (EMLA) for analgesia[J]. J Am Acad Dermatol,1990,23(4 Pt 1):685-688.

[5] Gupta A K, Sibbald R G. Euteetic lidoeaine/priloeaine 5% cream and patch may provide satisfactory analgesia for excisional biopsy or curettage with electrosurgery of cutaneous lesion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aratlel group study[J]. J Am Acad Dennatol,1996,35(3 Pt 1):419-423.

[6] Menter A, Black-Noller G, Riendean L A. The use of EMLA cream and 1% lidocaine infiltration in men for relief of pain associated with the removal of genital warts by eryotherapy[J]. J Am Acad Dermaml,1996,37(1):96-100.

[7]万筱丽,冯占芹,吴铁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浅表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多中心自体双盲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9(12):2056-2057.

[8]梅喜雪,王斌,向红,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7,8(5):25-26.

[9]郑文娟,陈川丽,段跃云.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术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104-105.

[10]王建光,连庆泉,张冰.疼痛的评估[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1):711-712.

[11]冯海霞,孔贺利.经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的穿刺方法探讨[J].吉林医学,2005,26(11):1175.

[12]段红英,李红梅,王雪梅.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在男性留置导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8,6(4A):872.

[13]张世玲,李桂芹.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74-75.

[14]张玉花,蒋仁鹏.影响新生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51-52.

[15]吴旋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无损伤针穿刺镇痛的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11):117-118.

[16]蒋侠.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无痛输液50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0,30(6):66-67.

(收稿日期:2014-05-07) (本文编辑:王宇)

上一篇: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稳定... 下一篇:浅谈气压治疗对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