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江山易换代 一壶老酒万古流

时间:2022-10-05 11:08:31

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历来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小说。作者曹雪芹以如橼的巨笔,用酣畅淋漓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中兴逐渐走向没落的全部过程,在这幅历史的长卷中,作者接触到这个封建贵族之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关喝酒、宴饮、酒仪、酒德、酒的知识和醉态等等描写十分精彩。经统计,在全书120回中,共出现“酒”字580多次。从第1回甄士隐中秋邀贾雨村书房饮酒起,到117回邢大舅王仁贾蔷等在贾家外书房喝酒止,直接描写喝酒的场面共有60多处。《红楼梦》第5回和第11回,曹雪芹特意引出秦可卿房中那幅“海棠春睡图”两边秦太虚写的对联: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对于作者两次引用这幅对联,是否有“深意存焉”?虽不敢断言,但似乎可以看成是曹雪芹的点睛之笔,生活中不可能没有酒,饮酒是这个封建贵族之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以酒为内涵的对联能登上一个贵族夫人的闺房绣壁,正说明了饮酒已属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高雅文化。事实上,酒也与全部小说相始终,使我们在阅读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时,闻到一阵阵浓郁的酒的芳香,令人欲醉!

《红楼梦》中,提到关于饮酒的各种名目有20余种,如年节酒、祝寿酒、生日酒、贺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等。真是名目繁多,丰富多彩。由于曹雪芹的少年时代是在江宁即今南京及苏州等地度过的,因此小说所描写的许多习俗、场景,都具有典型的我国江南风味,即以饮酒为例,也像一幅风俗画一样,描述尽了18世纪发生在一个没落封建贵族家庭里种种礼仪、习俗、欢乐和辛酸。

《红楼梦》中写酒,写得最多的要数黄酒,如第38回、41回、63回、75回中,都明确地提到众人喝的是黄酒。可以说,在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中,黄酒是主要饮料酒。如第26回中写道:“薛潘执壶,宝玉把盏,斟了两大海。”书中还在另外场合写到“酒缸已罄”,“一坛子酒就吃光了”。“海”是古代特大的酒杯,而且所喝的酒是以缸和坛为容器,如此海量和豪饮,不是喝低度的米酒(黄酒)则不可思议。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为贾宝玉做生日,袭人等丫环专门准备了“一坛好绍兴酒”,为宝二爷助兴,这绍兴酒,便是黄酒中的佼佼者。据《吕氏春秋》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绍兴已经产酒,到南北朝以后,绍兴酒有了较大的发展,素有越酒行天下的说法,到18世纪《红楼梦》成书的年代,绍兴酒更是遐迩闻名。作为黄酒中之上品,绍兴酒远销至金陵、京华,并成为上层社会达官贵人相互馈赠的礼品和封建贵族之家饮宴之佳品。除了绍兴黄酒,《红楼梦》中还提到以下的酒种和酒名:

惠泉酒:在第16回和第62回中,两次写到惠泉酒,大约这贾府的上下都爱喝惠泉酒。惠泉酒也是一种优质的黄酒,它产于太湖之滨、惠山之麓,是以清澈纯净的惠泉之水酿制而成的。酒质甘润醇美。据《史记》、《吴越春秋》等书记载,无锡酿酒历史也有2000年以上。明清时代,更有发展。明人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已写过“惠山泉酒”之名。清代初年,惠泉酒已是进献帝王的贡品。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继位,曹雪芹之父在江宁织造任上,一次就发运40坛惠泉酒进京,可见惠泉酒成为贾府这个贵族之家的饮用酒是不奇怪的。

屠苏酒: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词,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这一章节中,写到了除夕夜“摆合欢宴”“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相传这屠苏酒为三国时名医华佗所创的配方,采用肉桂、山椒、菝葜、防风、桔梗、大黄、陈皮、白术、乌头、赤小豆等多味药材浸泡而成的健身药酒,具有祛风寒、清湿热及预防疾病的作用,晋・宋懔著《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胶牙饴”。相传饮屠苏酒能辟邪气,去灾保健康。南宋诗人陆游在《除夜雪》中写道:“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至于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更是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由此可见,饮屠苏酒的风俗,在我国早已有之,到18世纪的清代,已相沿成习。由于酒禁的影响,及当时的社会风尚,中上层人士都不屑于饮蒸馏酒,因此,笔者认为这屠苏酒就是以黄酒为酒基所配的一种健身药酒。因为华佗所在的后汉三国时代不存在蒸馏酒,据有关史书记载,直到唐朝,蒸馏酒工艺才从西域传入我国。

合欢酒:是用合欢树上开的小白花浸泡烧酒而成的一种药酒,具有祛除寒气、安神解郁之功效。第38回描写林黛玉吃了点螃蟹,觉得心口微微地痛,自斟了半盏酒,见是黄酒不肯饮,便说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命丫环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玉因多愁善感,身体软弱,吃了性寒的螃蟹,喝几口用合欢花浸的烧酒,显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关于烧酒,在《红楼梦》中也被多次提到,饮烧酒易醉,醉后易滋事生非,所以当粮食欠收时,清政府曾颁过禁令,清高宗乾隆曾特降谕旨:“水禁烧酒”,却不禁黄酒,这样在当时上层社会中所喝的保健药酒,只有用黄酒为酒基配制,才有可能。据清宫资料记载:康熙皇帝特别喜欢用绍兴黄酒配的竹叶青药酒,还写过一块匾奖给绍兴酿酒作坊。但黛玉喝的合欢酒却是例外,明确指明的是烧酒。由于明清时烧酒业声名还不振,贾府所用的酒自然不会像是今日“茅台”“五粮液”诸多高档白酒,也不可能是近代流行的代用品烧制的低档白酒,而很大的可能是用的黄酒生产中的副产品―糟烧,去浸制合欢花之类的药酒,同时也难得经常上贾府这样贵族之家的桌面,只是偶尔作为特殊需要而饮用之。

西洋葡萄酒:在第60回中,袭人依宝玉之命,将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子交与芳官,里面装着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厨师柳嫂误以为是宝玉平时喝的西洋葡萄酒,便忙着取烫酒的器皿“旋子”,准备烫酒,其实芳官拿的是玫瑰露,是一种民间古老的露酒,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玫瑰花,甘辛温,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酿酒亦可。”该酒在清代曾名扬京师。通过这一段的描写,也透露出这样的一个信息,即宝玉平时除了爱喝黄酒也爱喝西洋葡萄酒,而且酒的颜色是“胭脂一般的”。似乎可以推断,这胭脂一般的汁子定是比较浓郁的红葡萄酒,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在18世纪的清初,有一些进口的葡萄酒进入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完全是有可能的。

果子酒:这是贾芹在水月庵里胡闹时所喝的酒(见第93回),果子酒可以用橘子、苹果、梨、枣、山楂、荔枝及野生水果来酿造,是一种低酒精度、比较平常和便宜的酒,贾芹家境寒素,仅捞了个管管庵子尼僧的差使,喝这种低档、便宜的酒,符合他的身份。而在贾府正式饮宴场合,是不喝这种酒的,主要喝黄酒,果子酒则难登大雅之堂。在《红楼梦》中,除了提到上述酒名酒种以外,曹雪芹还不止一次地借笔下的人物,介绍了酒的基本知识和饮酒方法。譬如酒除了饮用之外,还可以用来做菜肴的烹调佐料,当中药的药引,还可以用来烫衣服(见第44回)等。和近年来日本提倡酒浴健身一样,这是酒的功能的延伸。在第8回中,宝玉在梨香院喝冷酒,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散发得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凤姐也劝过宝玉,说喝了冷酒手颤,写不得字,拉不得弓。《红楼梦》中写喝酒场面,许多地方都提到要喝热酒和烫过的酒。而黄酒最适宜于热饮的,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黄酒是贾府的主体饮料酒,也是曹雪芹写酒时着墨最多的酒种。另外,从科学的角度看,上面两段有关要喝热酒的话,是很有道理的。此外,曹雪芹还用重笔浓彩,描写了不少以酒赋诗传令,猜拳联句,饮酒时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等等。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是《红楼梦》描写饮酒场面的极致,充分体现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时,贾府兴旺的景象。鸳鸯所宣的牌令,以及大观园众女子以诗词歌赋所对的雅致令词,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清代盛世酒礼、酒俗、酒歌、酒令等诗酒文化的高度水准。

曹雪芹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酒的知识,对喝酒场面又描写得如此精彩细腻,是与他嗜酒如命和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极为富贵豪华的生活分不开的。成年以后,家道已经衰落,住在北京西郊香山的黄叶村,但他嗜酒的习性难改,每天著书均离不开酒,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日子。晚年,生活更加穷愁潦倒,而嗜酒狂放的积习难改。嗜酒也加剧了他的病情,一部《红楼梦》还没有写完,终于在一个除夕之夜溘然逝去,当时还不到50岁。曹雪芹的朋友们曾将他比作放荡不羁而又嗜酒如命的三国时期阮籍。为了喝酒,曹雪芹卖字画、卖物,甚至连标志他旗人身份的佩刀都取下换了酒喝,还自诩为“燕市酒徒”。《红楼梦》中喝酒场景及有关酒的知识、酒文化内涵的描述,大多源于曹雪芹亲身的经历,所以才写得那么真实、生动,得体而富有韵味。如同这部巨大的古典小说所涉及的民俗、服饰、建筑、医药、技艺等等领域一样,曹雪芹写“酒”,也堪称为古代百科全书中的一个璀璨章节,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极高的民族文化价值。

上一篇:女性改变了欧洲酒吧文化 下一篇:拒酒:D小姐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