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个国家当兵吃得最好?

时间:2022-10-05 08:06:57

在哪个国家当兵吃得最好?

各国大兵携带的战斗口粮,无外乎两种强烈口味――甜和咸。甜是为了尽量多地提供卡路里,偏咸是考虑到士兵作战过程中流汗,需要补充盐分。

但各国的战斗口粮,又有明显的不同口味。

比如你能从德军战斗口粮中吃出各种香肠;英军战斗口粮当中,唯一能让人一边倒点赞的,是它的水果味饼;意大利军队战斗口粮的招牌菜是橄榄油浸清花鱼;至于韩国军队,如你想见,战斗口粮中分别有泡菜一号、二号、三号,而且是泡菜配咖喱。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某些现在不为人知的军队传统,也是通过战斗口粮才遗存了下来。

美军口粮太难吃了

饿死人的情况也发生在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军身上,所以至今在口粮配备上,吃饱的优先级远远大于口味。这也带来一个负面后果:全球知名度最高的战斗口粮,其实出了名地不怎么好吃。

连美军自己都这么说。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士兵把MRE(Meal,Ready-to-Eat Individual,个人即时口粮)称为“敌人不要的饭菜”。在索马里,MRE又被称为“埃塞俄比亚人扔掉的饭菜”。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跟着美军上战场》一书曾披露,中国记者在伊拉克战场跟随采访美军101空降师时,有美军士兵邀请中国记者尝了一口MRE口粮,于是有了以上场景。中国记者后来在书中写道:“一袋3斤重的口粮,我们也就吃了其中半斤左右的东西,剩下的全部扔掉了,因为实在难以下咽。”

后来MRE在美军当中有了另一种解释,即Meal Rejected-to-eat Everyone(没人愿吃的食物)。

平心而论,美军战斗口粮拼的是功能性,所以一方面他们在口粮开发上遥遥领先,饭菜加水自热(韩军以及日本自卫队也都采用了这项技术)、把食物封装进医疗行业常用的软包装等,都是美军第一个做到;另一方面,也推出了许多类型的战斗口粮,比如远程巡逻口粮――体积只有普通口粮的一半;突击口粮――可以边走边吃;长寿战斗口粮,储存年限长达十年……

俄军口粮散发浓浓的雄性味道

相比之下,俄罗斯军队的战斗口粮,拼的就很简单:高脂肪。

有日本网友试吃俄军某型战斗口粮之后,发现俄罗斯人似乎根本不重视卖相这回事。蒸牛肉罐头一打开,表面就凝固着一层脂肪;“斯拉夫牛肉粥”罐头一加热,密实程度堪比牛肉饭,上面也是厚厚的脂肪;从“胜利者猪肉香肠”罐头中片出一些香肠泥涂抹到饼干上,刀尖上满满的都是脂肪。

好在试吃评价还不错。“虽然有些粗野,但绝不吝啬”。日本网友认为,同样是猪肉香肠,德军香肠的感觉有点女性化,俄军的虽然简单,但是掺杂了更多的雄性味道。

在战场上,俄军战斗口粮也比美军的更有市场。媒体报道说,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军士兵会想办法搞到俄军战斗口粮。

法国菜好吃,法军口粮也蛮有腔调

想必你也意识到了,还有一支军队的战斗口粮一直没露面,那就是法军。

先看看这道菜单:鲑鱼肉排加时令蔬菜杂烩饭、咸饼干(分原味和巧克力两种)、速溶咖啡(两种任选)、热可可。首先,这是法军的“战斗口粮”;其次,这是法军Ration 2号战斗口粮当中的“早饭”。

再来看晚饭。主菜:黑胡椒味土豆胡萝卜炖羊肉;点心:啤酒味巧克力、咸饼干;饮品:牛奶、咖啡。

在这一系列的其他战斗口粮中,甚至还有罐装葡萄酒。而且,所有的餐食加热,都是用看起来比较危险、但更能唤醒食物味道的明火,而不是美军那种无烟加热。

所以看起来,法军战斗口粮拼的就是法式腔调。

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多国部队获得了一个绝好的国际交流机会,交流对象自然也包括战斗口粮。美国大兵尝过法国人的吃食之后,就搞起了食品黑市。美国兵通常要拿三箱MRE才能从法国人那里换一箱Ration回去改善伙食。战后,美国军事记者将Ration列为“打败萨达姆的十佳武器”之一,因为它“有效鼓舞了联军将士的肚皮”。

摘编自“壹读”微信公号

上一篇:街边小店赚钱的8大秘密 下一篇:东亚为何无法形成稳定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