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教育的“现代化节奏”

时间:2022-10-05 07:44:30

沈阳教育的“现代化节奏”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千头万绪之中,要找准它的步骤和节奏。

辽宁省沈阳市在完成“普九”任务之时,也就是1997年,市委、市政府就正式提出“扎扎实实推进沈阳教育现代化建设”,并从教育信息化人手进行了极其艰辛的探索。2003年,随着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沈阳经济快速发展,沈阳教育也走出了谷底,逐步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理念来引领教育,以现代信息技术武装教育,用现代管理制度支撑教育,用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解决了东北地区体量大、欠账多、发展慢等教育问题,迈上了一条有步骤、有节奏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大力整合资源,“整”出教育发展的新形态

沈阳教育现代化,首先要解决教育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甩”得太远的问题。对此,沈阳大规模推进资源整合,以整合教育资源力促教育发展加速。

破解农村教育“散”的问题。路多、地平以及城镇化进程加速是沈阳农村面临的形势。结合这一形势,针对农村学校分散、规模小等问题,沈阳及时调整学校布局,从2003年起用3年时间,累计投入14亿元,合并重组建成107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撤并学校1000多所,校均规模从不到百人提升到两三百人,彻底改变了农村教育散、小、弱的历史顽疾。

解决职业教育结构性“弱”的问题。沈阳中等职业学校都是由薄弱普通高中转制而成,基础非常薄弱,专业相同度高。基于此,沈阳将城区职业教育学校收归市教育局统一管理,围绕沈阳市支柱产业需求,将其中18所职业学校重组成5所万人规模学校,将5所高等职业学校合并成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彻底打了翻身仗,实现了整体升级。2010年,我们成功申办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试验区,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成功进入全国百所示范型院校行列。

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少”的问题。优质资源少而不均长期存在,沈阳市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手,组建34个学校集团,形成以名校为龙头、带动和帮扶相对薄弱的学校、共享优质资源的发展模式,扩大优质学校的资源存量,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以信息化为支撑,开通沈阳网络教育电视台、公益讲堂、资源超市、网上名师工作室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全市建有200余个节点,实现城乡学生共上一节课,城乡教师共研一个主题,全市教师一起共建、共享优质资源。

解决办学条件离学生发展“远”的问题。从民生角度入手,连续两年将新建、改扩建学校食堂、铺设塑胶操场列为市政府办实事项目。目前,全市80%中小学有食堂,85%中小学有塑胶操场。整合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每个区都建有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拓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解决内涵发展支撑力“软”的问题。加快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沈阳市从教科研入手,整合教研、科研、电教等机构,组建教育研究院,开展联合指导服务,加速教科研一体化进程,服务质量与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现在,沈阳教育研究院已成为沈阳教育谋划重大决策、思考重大改革措施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同时,沈阳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处发力,从2009年起,累计在6所部属师范类院校直接招聘近20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十二五”期间仅市本级培训经费就达近1.3亿元。

通过一系列整合,“整”出了效益,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从全省倒数第一跃升至第一,行业评价从末流走到前列;“整”出了速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已走到全省前列;“整”出了教育发展的新形态,全市学校办学条件都达到了省级标准化水平,教育从保生存阶段步入促发展阶段。

教育要跟上社会、经济与人的发展节拍

沈阳教育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教育如何跟上社会、经济与人的发展节拍。目前沈阳正致力于做好大融合这篇文章,力争有所突破。

推进教育体系与市民需求的融合。入园难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学前教育的最大问题。2003年以来,沈阳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列为政府办实事项目,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0余所,累计新增学位4万余个,推进优质幼儿园连锁经营,三年毛入园率已达94%,初步满足了百姓“有园上”的迫切需求。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为广大市民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和发展路径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沈阳率先建立起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终身教育管理组织,以社区学院建设和社区教育实验点的建设为抓手,加强社区教育,形成七类学习型组织、十大主题活动等特色活动载体,不断满足百姓终身学习的需求。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2006年在全市实施“校校通”工程,高起点铺设2000公里教育光纤,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2010年起,开始“数字校园”建设,如今全市所有学校达到三类标准。目前,沈阳正深化“双线并行、项目引领、协同研发、以点带面”的工作模式,积极推进以“一网两库六形态”为核心的智慧教育建设,即以沈阳教育城域网建设为保障,以基础数据库和教育资源库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教学互动、精细管理、成长可视、服务延伸和教研服务等六大方面的使用功能。

推进教学改革与学生发展的融合。鼓励学校和教师自主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沈阳第二十中学的“悟道”教育、铁路五小的“30年不留书面作业”、杨宝臣老师的“差异势能”教学等教育教学经验已得到广泛关注。沈阳市政府设立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鼓励学校和教师自主创新,多项教育成果在全市推广。开展“教科研工作十百千工程”,及时总结发现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将学生体质健康列为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融合走在路上,效果已经初显。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正逐步增强,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得到了初步满足,百姓“上好学”的需求正不断得到满足,教育现代化之势正不断集聚。

把握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节奏

沈阳教育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教育发展节奏的调控问题,主要做法是分步引领、强势引领。

以2014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为标志,沈阳教育已步入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阶段。此阶段是一个持续递进的过程,为此,沈阳实施了“三小步”战略,即将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分为三小步进行:资格准入为第一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第二步,全面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第三步,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每一步都有标准,按标准分步进行评估验收,验收后区县无须再申请,自动转入下一阶段建设。每一小步验收合格后,市里以奖代补分别给予5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的奖补经费。

资格准入阶段,申报条件包括两方面:一是完成教育强区(县)达标验收,二是在足额拨付生均经费、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比例及享受奖补的幼儿园比例、校舍是否达到国家“校安工程”要求、是否开全开齐课程、学生健康状况是否呈现上升趋势等方面,能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要求的,均可申报。

教育信息化建设阶段:通过资格准入评估验收的区(县),一年后方可申请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估验收。评估验收以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建设、管理及应用等为重点,兼顾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全面教育现代化建设阶段: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估验收的区(县),两年之内要申请全面现代化建设评估验收。评估验收的重点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的信息化、学校的优质化、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等。通过三小步的引领与推动,不断满足百姓“上好学”的需求,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上一篇:浅议施工企业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下一篇:CI战略视角下我国民营企业产业升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