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蝉鸣声再食知了猴

时间:2022-10-05 05:00:23

蝉鸣阵阵,又是食知了猴的时节了,这让我想起了四五十年前在乡下捉食知了猴的一些趣事。

盛夏酷热难耐,却是蝉(又名知了)之幼虫知了猴出来的时候。日落西山,天空慢慢暗淡下来,孩子们纷纷奔向树木多的地方,先是在树下看是否有知了猴的洞穴,然后寻迹到树干上察看。那时候知了猴真多,朦朦胧胧看到一个小不点的虫子在树干上蠕动着,伸过手一摸一个准,不多会就装满了口袋。小东西也许知道人们是把它当作食物,急于逃命,拼命抓挠,两只带钳的前腿用力扭你的皮肉,在手里捏得越紧,它扭得越痛,有时还会把你那嫩嫩的小手抓出血印来。黑咕咚咚模模糊糊从树根向树干摸索,有时也会让你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有一次刚下过雨,知了猴格外多,大家心里都很高兴,突然我抓到一个冰凉的东西,足有尺把长,心想坏了,可能是蛇,没敢多想就甩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掉在小伙伴脖子里,他吓得哇一声坐在地上,待反应过来,那蛇早已逃之夭夭了。这真是惊险的一幕,过了很长时间我还心有余悸。听大人说,蛇是知了猴的天敌,你和它争食,这是对你的惩罚!从此大家再不敢随便瞎摸,到了树前,不是大声说话,就是先跺跺脚拍拍手弄点响声,或是用小棍子敲敲树干树枝。这办法还真灵,再也未与蛇遭遇。

这小昆虫早晚是人们的盘中物,但在未食之前却是我们的朋友。我爱把它放在手上玩弄,有时带到学校,上课时装在口袋里,也许小东西受不了黑暗的折磨,居然从口袋顺着衣服一直爬到脖子里,抓挠我的皮肤,轻轻地,慢慢地,让你有痒痒的麻麻的感觉,它似乎告诉你:朋友!你好好听讲,我来给你挠痒痒。班里有个叫憨福的同学,特别胆小,一个同学把知了猴放在他的后背上,一会爬到后脑勺,他一摸吓得大叫一声,脸刹时变了色,接着向后倒了下去,一会又大声哭闹,同学们都被惊呆了,待弄清是怎么回事时,全班哄然大笑。

据说知了猴含高蛋白和人类需要的数十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丰富的食用佳品。我的家乡苏北历来有食知了猴的习俗。捉回后,先放清水中浸泡,让其腹中污物释放出来,沥水后撒少许细盐等佐料拌一下,然后放在铁锅或鏊子上像翻烙饼一样煸炕,放少许清油,用锅铲轻轻压摁,听到吱吱吱的响声,来回翻转,到变成焦焦黄黄的扁片盛出来装盘。闲暇无事,边饮着小酒,边咀嚼品味这鲜嫩可口、香味回溢的昆虫,那真赛过神仙过的日子。也可以油炸着吃,或掐头去尾,专留中间一段肉坨,剁成三鲜馅包饺子,吃起来更别具情调。成年后我在外地工作,有时想起儿时母亲做的知了猴三鲜水饺,心里总是酸酸的,也许是对这种生活的回忆,更是对年迈老母的思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回到故乡。盛夏又吃到了知了猴,心里爽爽的。有一年祖居南通的岳母来我家暂住,我专门用知了猴招待,老人家生气地说:“你叫我吃虫子……我不吃。”这可是把她得罪了,几天都不和我说话,非要回家不可。做医生的老伴说:“这东西是一种中药,吃了可以减肥明目。”随行的姨妹还专门吃给她看。老人家相信女儿,也尝了几个,直说:“错怪了,这小虫子还真好吃。”回到南通后说眼睛亮了,是吃了知了猴的原因,还要吃,我多次托人给带去,她高兴地向邻居夸我是孝顺女婿。

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吃遍了山珍海味,不少野生动物和昆虫都摆上了餐桌。什么蚂蚁、蝎子、毒蛇等被视为上品,知了猴更未排斥在外,在苏鲁皖交界地区一些宾馆是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据说还上了大都市的某些星级饭店餐桌。在农贸市场上价格一再攀升,有人便收购后放冷库储存,淡季出售,本地几家民营企业靠这小昆虫竟发了大财。

随着无节制地捕捉,知了猴的数量越来越少,盛夏扰人的蝉鸣声似乎也显得凄凉了许多,人们担心总会有一天听不到蝉鸣。然而近年又多起来,我正在纳闷,来自农村林果区的邻居大嫂告诉我,现在林果区的农民“种”上了知了猴,即把被蝉下卵弄死干枯的树枝集中起来,埋在自家苹果园的树下,2年左右长成出土。由于靠近树根,养分充沛,知了猴个大体壮更加嫩美。我深深为人们维护生物界平衡的自觉行为而庆幸,否则知了猴这个为人类食用数百年的美味,真的会销声匿迹。

上一篇:滋补极品赏燕菜 下一篇:台湾老人与“松鼠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