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作业评价的探索

时间:2022-10-05 04:54:22

小学美术作业评价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42-02

传统美术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局限于较为单一的作业批改,分出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这种只强调学习结果的单一化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也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碍于学生的发展。随着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美术新课程标准对美育进行了重新诠释,为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方向。新课程所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更关注“人”全面素质的提升,更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再也不是一种单向的个人行为,而是大家共同参与的一种集体行为。因此,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新的美术作业评价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结合近几年的课程改革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评价观念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强调技能,把“像不像、对不对”作为作业优劣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成人化,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作激情,抹杀了儿童创造的天性。久而久之,有创造力和独特想法的学生因为基本功弱或不适应教师的口味而被忽视。

美术新课标告诉我们“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要放弃传统的鉴定和甄别,在评价中体现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特征”。因此,我们必须遵循新课标的精神,树立全新的美术课堂作业评价理念,摒弃“好与坏,像与不像”的语言,通过学生的课堂作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要重视对学生的参与过程、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评价,建立具有长远眼光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二、端正评价态度

教师的评价态度在作业评价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小学生年纪小,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世界的看法不一样,对事物的认识也不相同,表现出来的作品或多或少总会带上个人的印象、色彩,有些作品从技巧上也许比较欠缺。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抱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学会从另一个创作角度去欣赏作品,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时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用鼓励和肯定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优化评价模式

传统的美术作业评价模式是教师“包办式”的全批全改。这样不仅消耗教师钻研新课标和教材的时间,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美术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只看作业批改的结果,而忽视了作业失败的原因。而有效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树立学习信心,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1、教给学生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没有评价的学习方法是不完整的教学,而没有学生参与的评价更是不完整的评价。如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画面中物体的形状、比例、色彩及组合关系等,并根据作业内容确定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作品及思想、态度进行认真的评价,并在自评过程中充分阐述自已的想法、创作动机及画面中的优缺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不断提高欣赏能力与审美情趣。

2、团结合作,同学互评。

同学互评是对自评的补充,同时也是对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另一种看法。在教学中可将评价标准设计成表格让学生用涂红星、种红花等形式进行评价。实践证明,学生在评价同学作业的过程中,态度极其认真,没有丝毫懈怠,俨然一副主人翁的神态。让学生参与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视觉感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其有益的。自评与他评都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更深一层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观点,有利于我们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从而促进师生双边活动,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利用作品展示进行小组互评。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作品展示台,如窗花展示于窗上,挂件就悬挂起来,利用磁性黑板展示图画作品等,创设让学生接触其他同学作品的机会,使学生直观的欣赏到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建立平等的自信心,并设计如:“你喜欢哪张作业,为什么?”“你觉得同学的评价与你的观点一致吗?”“你认为这张作业应如何修改?”等问题使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交流、感受、沟通、触发,培养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其内涵远远超出教师选几份作业讲评一番。在互评过程中,除了受评者得益之外,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实践证明这是特别值得提倡的。

4、教师补充性评价。

教师是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教育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评价过程中带有成熟的、理性的、全面的观点和看法,在分析作品的能力上具合理性。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自评与他评结果的补充与修正。如:学生评价“这张画的色彩搭配得很好看”,这时教师应补充道“因为这张画用深底色衬托,使画面中的景物更醒目,所以色彩效果强烈”。又如在风景画《可爱的家乡》的作业中,学生评价发现画面中的房子和树近的小,远的大,是不好看的,而反之则好看。那么教师要补充这是“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原因,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力。另外,教师适当对学生的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学生通过参与作业评价,使自己能够正确区分美与丑,视野也更加开阔,艺术涵养不断积累,审美能力从感性向理性迈出一大步。

5、书面评价语言的多元化。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强,但由于缺乏练习,学生总体表现技能稍差。这时,教师不能采用一概抹煞的态度,“不对”“太简单”这样的语言会使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得以磨灭,从而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应利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去启发和鼓励学生,如:“你的想法非常独特、大胆,老师很赏识你,如果细节处理上再认真一点儿,你的画就更完美了”,“你画得很认真,构图、用笔都很好,如果你能更大胆地调动你铅笔盒里各种颜色的画笔,作品一定会更加多姿多彩”使学生增加创作的信心和热情,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有些难以用文字讲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直接在作品中修改,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在比较中了解正确的表现方法。低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对于一些文字性评价方式难以理解,在作业评价上可以采用插红旗、贴苹果、种红花、印奖杯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成长记录袋、与家长建立心灵交流卡、举办画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阶段性、综合性评价。

总之,美术作业评价是一门走进学生心灵的艺术,一门走进美术学科的科学,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保障。在推进新一轮课改实验的今天,我们的美术作业评价应不断更新观念,多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活动的参与,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多给学生创新的空间,使美术教育以美的力量激发孩子们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上一篇:富士胶片“印刷企业成本效率管理”技术专题讲... 下一篇: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语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