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在施工及监理

时间:2022-10-05 04:52:35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及监理

摘要:本文从施工及监理的角度,较为详尽的阐述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及质量监理的要求,并对现阶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意见。

关键词:桩基础现场施工 施工管理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大批高层建筑及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作为基础承力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钻孔灌注桩,在现阶段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施工过程中因工艺落后、地下施工,情况不明确等原因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着重从工程实践及监理的角度,对钻孔灌注桩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二.施工监理与工程管理

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施工并不存在什么困难,然而施工质量却常常达不到要求,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能对最薄弱的环节予以关注,予以加强,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影响承载力及的施工监理的要点作一剖析。

(一)施工监理要点

1.孔的垂直度

钻孔灌注桩的垂直度是保证承载能力的重要一环,目前绝大多数的施工现场不检查垂直度,有的单位没有检查设备或根本不知道如何检测,有的单位则因测孔斜费时费力不愿多此一举。斜率超标,桩的受力状态被改变,桩头偏位,影响上部结构质量,严重影响钢筋笼的安置;在砂土类地层中孔壁极易塌孔,沉渣不宜清除。

为避免钻孔倾斜,在钻机就位和钻孔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校核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倾斜及时纠正。

2.孔深

在恶性工程事故的桩基工程中,孔深不到位的例子很多,对于孔深的量测应是监理工作的重点,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l)测量有误达不到设计深度。一般施工队常用的测绳一经水泡就会出现收缩现象,有的收缩量可达 lcm/lm左右,测50m的孔就会产生0.5m左右的误差。

(2)钻孔入岩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更多的是由于地层分布不均匀,如岩层分布成倾斜状或起伏变化剧烈导致判断失误。因此入岩深度的控制应引起设计、施工和质检部门的共同重视。

3.孔径

在湖、塘、沟、谷与河漫滩地段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士中钻孔容易出现缩孔现象。尤其要重视液性指数 IL>0.75呈软塑状态和流塑状态的粘性土而在 IL>1.0 呈流塑状态的淤泥质软土层成孔缩孔现象更不可避免。与孔径有关的质量问题有:

(l)由于孔径小于规范要求,桩的截面缩小,承载能力降低,实际上降低了桩的安全系数。

(2)软弱土层一般都在地层上部,缩颈现象也发生在此段,而桩的内力也是上段大,容易造成桩身抗压强度不够而破坏。

(3)由于孔径达不到要求,导致钢筋笼无保护层,桩的抗压弯能力削弱或丧失。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孔径的检测与控制,提高泥浆质量,增大泥浆比重和粘性及稠度。

4. 泥浆

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无论对于成孔质量还是最终对桩的承载能力的发挥,泥浆质量都是相当重要的因素。目前桩基施工队伍绝大多数缺乏对泥浆质量和泥浆管理的重视,泥浆质量差,其后果是:

(1)形成不了护壁泥膜或形成的泥皮粘附力差,易于脱落,导致孔壁稳定性差,在砂性土地层易于塌壁,在流塑状粘土层则易于缩孔。

(2)泥浆稠度大、比重大,含砂率高,形成的泥皮质量差、厚度大,大大降低桩的侧摩阻力。

5.沉渣与沉淤

一般把沉渣与沉淤混为一谈,凡是孔底的沉积物统称沉渣,实际上是有区别的。沉渣是钻孔过程中钻机切削和孔壁塌落的岩士,主要是砂、砾石和碎岩硝等,而沉淤则是比重大、稠度大的劣质泥浆由于空孔时间过长沉淀而成的流塑状混合物,沉淤的厚度往往大于沉渣,沉渣与沉淤均在桩底形成软弱隔层,能导致端承力丧失殆尽。沉淤的控制主要是提高泥浆质量和减少空孔时间。沉渣的清除采用反循环成孔工艺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速度能达到2~3m/s.是正循环的40倍以上,故携渣能力强。

6.砼灌注

砼灌注是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首先必须严格按设计强度配制砼。许多施工单位都是现场搅拌砼,其常见问题是:1)砂石的含泥量偏大;2)配料的计量不准确;3)水泥保管不善受潮。

水下砼灌注由于阻力大不易流畅灌入,于是施工单位常随意加大水灰比,增大塌落度便于砼灌注,结果砼的强度等级严重降低。质检和设计人员应加强现场质量监理,决不能轻易相信试块的试验结果。

在保证砼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导管法水下灌注砼质量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1)不能象上部结构施工那样逐层振捣;2)由于导管埋在泥浆和砼中,砼的灌入阻力是相当大的, 灌入阻力可按下式估算:

R=π(D2—d2)(l1rw+l2rh)/4 (l)式中, D为桩直径;d为导管直径; rww为泥浆重度;rh为砼重度;

目前最常见的水下砼灌注法的缺点是:

(l) 在向大斗投料过程中,砼的绝大多数势能在撞击大斗壁的碰撞中损耗掉,砼料落人导管中不连续,形不成较大的冲击能量,使砼没有足够的力量向四周挤压、扩散,桩的摩阻力严重降低。此外,还容易使桩身不均匀。

(2) 砼料绝大多数要经过反弹再落入导管,容易造成砼离析和堵管。

(3) 吊臂上下移动速度慢,产生不了大的加速度,因此砼料的下落没有足够的超压,造成砼料在导管附近堆积成钟形断面。 由于不能将隔浆层水平顶升,在钟形断面塌落时容易裹入泥浆,造成夹泥芯。

(4) 由于导管上下移动次数过于频繁,使得泥浆不断沿导管壁渗入砼中,影响桩身砼质量。

鉴于以上缺点,监理应倡导施工单位使用大体积砼冲击灌注法,如桩的初斗砼灌注一样,每一斗灌注都是将2至3方砼在大斗中积蓄够量,出料口直接插入导管,然后打开活门一次连续冲击下去,其优点是:

(l) 功能大,冲击力强。物体的冲击能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就取决于质量。

(2) 首斗砼灌注冲力大,沉渣、沉淤被溅开,桩端与持力层能较好地结合,确保了端承力的发挥。

(3) 灌注时间短,桩身段骨料分布均匀,桩身段强度能得到保证。但用大体积砼冲击灌入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l) 必须注意排气技术,防止形成气堵,使砼料灌不下去。大斗出料口与导管不可用螺扣联接成一体,会形成气堵。应改为插入式联接方式,大斗出料口外径比导管内径小2至3cm。另外,还要在出料管活门的下方焊上比导管外径大2~3cm的法兰盘。

(2) 砼料最好通过网筛(网眼8~10cm左右)进入料斗,防止夹杂大直径块石、水泥块等造成卡管。

(3) 砼和易性要好,如砼离析,则容易在料斗下部和出料口处形成堆积,导致出料困难,同时也容易堵塞导管.

(4) 砼灌注时,吊车司机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当打开活门砼料下落时,必须随砼料的下落不断向上提动导管,提动量要小,注意掌握时机。实践证明,有经验的吊车司机对缩短砼的灌注时间,防止卡管、堵管事故,起相当大的作用。

(5) 当砼灌注到桩顶部位时,为了保持足够的冲力,必须注意导管要留有一定的长度,一般为10m左右,灌注时及时上拨,保证高度产生冲力,使桩头部分的砼质量不至降低。此外,不可忽视大斗和导管的保养,内壁光滑可大大减小摩擦阻力,同时也减少堵管的发生率。

当施工单位机械化程度低时,现场搅拌砼可采用卧式大斗,在地面装满料,再用吊车吊起与导管连接进行灌注。在保证上述砼材料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如每一斗砼灌注下去孔口返浆激如泉涌,则灌注质量一定好,如孔口返浆弱如渗流,甚至反复升降导管不见泥浆返流,则灌注质量必定欠佳。

(二)工程管理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按地面作业和隐蔽作业两部分划分。 隐蔽作业的质量控制关键是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与施工作业配合的适时性。可编制由成桩过程的不同时段表示的动态控制表,无论对进度还是质量的动态控制都十分有效。

必须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施工中各种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现象造成工程隐患时有发生,这应引起监理的高度重视。

上一篇:浅议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下一篇:加强财务监控 防范学校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