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林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5 03:57:04

元江县林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阐述了元江县林果业现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综合元江县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措施,为元江林果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林果业;元江县;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036-02

林果业是山区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近年来所提倡的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将林果产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的统一起来。大力发展林果产业,调整山区产业结构,有利于实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加速林果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1]。由于受地理条件所限,山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元江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林果业作为元江的优势产业,显著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其在元江农业中的重要地位,林果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元江经济腾飞,农民增效、增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一、元江县林果业现状

元江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因地处红河流域元江中上游而得名,今有“天然温室”的美誉[3]。总面积2 85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 766.5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8%,坝区面积91.4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2%。山区发展林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优势条件。元江县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号称红河谷中的太阳城,立体气候明显,正因为这样的立体气候特点,加上耕地土层肥厚,十分适宜林果业的发展。元江县各级政府依据气候土壤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山区主要发展核桃,竹子种植,在坝区发展荔枝、龙眼、三华李、芒果、番石榴、番荔枝等热带水果为主的种植。林果主要分布在澧江镇、东峨镇、红光农场、甘庄农场、元江农场及其他山区乡镇。

长期以来,元江县香蕉生产存在着优势品种缺乏、种植技术水平不高、种植规模小、病虫害严重等问题。2002年引进了巴西蕉、威廉斯等优质香蕉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香蕉产业的发展。芒果是元江的主导水果,从20世纪60年代初,元江开始推广芒果良种。主要品种有三年芒、金凤凰、台农1号、虎豹牙、水英达、元江象牙、红象牙等。1995年,元江的“吕宋芒”、“元江象牙芒”获得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优质水果金奖,“虎豹牙”获得银奖[4],被列为全省万亩芒果商品基地示范县,为果树增产高效提供了重要途径。

元江县针对果品单一、品质退化问题,2003年引进火龙果种植。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气候优势,并且种植火龙果技术简单,病害少,价格可观,经济效益高,亩均投入约1.3万元,平均单产可达4 000公斤,亩均收入达3.2万元。坝区农民种植积极性高,2007年 实施“火龙果在干热河谷地区的种植推广”项目;新建500亩高产标准示范园,探索出火龙果在元江干热河谷地区规模化种植的一系列技术;到2010年7月底,全县已发展火龙果种植面积1 500亩,成为全省火龙果种植规模最大的县。

近年来,元江县林果种植不断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预计2010年目标总产量达到18.9万吨,总产值达到25 708.1万元。随着元江县林果产业的大力发展,其优势毋庸置疑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二、元江县林果业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问题。元江县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程度低,耕地质量不高,种植分散,经营粗放。元江县97%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平田平地少,旱坡地多,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88%,高产稳产良田少。由于肆意毁林开荒,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受到农业生产水利化程度低的影响,整体看来元江县耕地总体质量不高。此外,土地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效率低的现象。农民分到的耕地面积不大,块地多,难以成片整治耕种。农民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也抵制土地的流转,虽然有少部分土地在农民之间进行流转,但是缺乏正式组织统筹管理[5]。在当今农业收入依旧是农民的主要家庭收入,农户在分散经营的模式下种植随意,大客商无法一次性收购到所需果品,而小商贩的收购价格低,农民收益不高。

2.林果产业化水平低。通过调查发现,元江县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元江县的气候特点,适宜种植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果,但是元江县林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商品优势;产业化水平低,尚无龙头企业和基地化生产,尚未创立水果品牌;水果生产管理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果业科技储备低,科技培训滞后,栽培技术措施到位率低,果园栽培管理粗放,产品科技含量低,果品综合品质差[6]。影响林果产业向市场化、国际化发展。

3.品牌意识薄弱。元江县林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没有自己的林果品牌。打造名牌果品的基本支撑点就是在考察果品市场一段时期发展趋势的同时准确把握市场规律;打造名牌果品的立足点建立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基础上,从而生产出符合消费观念的优质果品。要卓尔不群,独领,创建名牌要靠高质量的产品和信誉、高知名度的商标来扬名,让世人瞩目,让市场向此倾斜,让产品以最大的概率被市场接受[7]。果农在塑造名牌形象上,不仅要提高果品的质量,而且要创造果品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4.市场营销环节薄弱。元江县的特色产业生产起步较早,具有一定规模,但是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市场观念不强。调查发现,2010年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7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有万绿集团1家,市级龙头企业有金珂公司、臧健花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两家,县级重点加工企业有21家。全县资金实力雄厚、能够驾驭市场的龙头企业仅有金珂公司和万绿集团两家。组织化程度低,绝大多数农户处于本地封闭经营,市场供求变化信息接收不及时。由林果的生命性特征决定其交易市场多为集贸市场,规模小而分散,导致产品价格低,影响了生产经营的效益。另外,产业链条短,缺乏深加工企业。

三、元江县林果业发展对策

1.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跨户、跨村、跨乡镇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8]。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将农民与农产品引进市场,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了解农民的需求的基础上,与农民紧密联系,因此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种植、生产、销售全过程的服务,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利用率除了通过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还可以通过鼓励规模经营、减少耕地抛荒、促进耕地使用权流转。规模承包开发荒地荒田的,优先安排土地复耕项目和开发种植项目,优先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2.做好林果产品精深加工。新品种的引进首先要确保适合元江县种植,其次可以尝试生产无公害产品。元江县具有生产无公害产品所需的独特光照、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只要采用科学的栽培栽培管理手段,完全有能力大批量生产优质的无公害果品,应对绿色壁垒,占领国内、国际市场[9]。目前,元江县水果以销售时令鲜果为主。随着果品产量的不断提高,果品深加工项目将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10]。例如,元江县2009年核桃种植26.86万亩,产量800吨。面对如此大的核桃产量,可以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社经营体制,进行核桃深加工,生产核桃油,核桃功能饮料,核桃休闲食品,核桃仁,核桃露等。

3.实施林果产品品牌战略。目前元江县广泛种植具有“果中之秀”美誉的台湾青枣,维生素含量高并且具有清甜汁多、质脆细嫩的特点。但是,元江县并没有建立自己的青枣品牌。随着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实施林果产品品牌战略也变得尤为重要[11]。开展林果产品原产地保护认证,对林果产品进行统一标准、统一采摘、统一分类、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检验检测,逐渐形成生产、销售、贮藏、运输、加工、包装一体化的经营模式[2]。还要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品牌、利用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手段,提高元江林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12]。发展林果业,重点在退耕还林以及林果业生态建设方面。依据元江县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的种植耐旱、耐热并且经济价值高的林果,林果质量得到提高、发展空间也随之拓展。积极发展“种加游”循环生态产业链,即林果种植、林果加工、林业生态旅游,使林果产业结构进一步向生态化调整[13]。

4.扶持建设龙头企业。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贷款和用水、用电、用地方面给予支持,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来元江投资参与林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业和市场营销[2]。努力让元江林果龙头企业多起来、强起来、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平步.让林果撑起可持续发展大厦[J].社会主义论坛,2008,(4).

[2] 余国新,王凯.新疆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

[3] 柏斌.第三届元江红河谷金芒果节于6月举办[J].中国果业信息,2006,(6).

[4] 孙立红.元江芒果生产及品种综述[J].云南农业科技,2008,(5).

[5] 闻丽娜.天津蓟县农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0,(17).

[6] 王蓉.玉溪市水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07,(2).

[7] 高柏成.文安县果树生产结构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4,(S1).

[8] 黄蕾.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比较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构建与运行[D].南昌:南昌大学,2006.

[9] 刘晓芳.新疆发展特色林果的优势与途径[J].经济林研究,2006,(3).

[10] 陈光辉.试论果品加工和发展方向[J].四川农场,2004,(3).

[11] 孙兰凤.新疆特色林果业品牌战略及对策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08,(1).

[12] 韩璇.新疆林果业产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初探[J].新疆农业科技,2007,(6).

[13] 姚永军.新疆林果业的发展优势整合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2001,(2).[责任编辑 吴高君]

上一篇:总承包项目的费用控制 下一篇:潜心造景,怡情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