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万达 第2期

时间:2022-10-05 03:34:25

零售业开放前夜,万达集团以全程协办的身份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国际商业地产博览会。万达的展台位置显要,一如目前万达在商业地产行业中的地位:作为最早投身商业地产的企业之一,万达在经历了挫折、阵痛和反思之后探索出了“订单地产”的运营模式,并借此成为了商业地产开发的引领者。

“如何促进商业与地产更加有效地结合,今天,我们就是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万达总裁王健林在博览会的开幕式上如是说。王健林来了,来展示他的成功,来反思他的失误,来面对质疑,来解析困惑……

纵论大势 前景乐观

记者:作为较早涉足商业地产的房地产企业的带头人,请谈一下你对中国现阶段商业地产行业的总体认识。

王健林:在西方发达国家,住宅和商业地产的比例通常是1:1,目前中国是8:2,这意味着我国商业地产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商业地产行业还比较稚嫩,仍然是在摸索中前进,前期很多开发商基本上都是先开工建设再招商,只注重开发不理会经营,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隐患。

记者:有舆论认为商业地产存在泡沫,你是否认同?

王健林:商业地产可能有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出现了泡沫。从参与主体的角度看,全国3万多家房地产商,只有200多家参与商业地产的开发,和国外相比,这个数量很少。从商业地产项目的数量看,特别是像购物中心这种在西方发达国家尚且蓬勃发展的新兴业态,在我国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商业地产行业并不存在泡沫。但是,由于缺乏规划或根本没有规划,该行业中盲目开发,一味求大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宏观层面的规制,合理引导投资走向,促进商业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开疆拓土 谋求上市

记者:万达高调参加此次的商业地产博览会,是不是你们进入广州市场的先兆?广州的商业地产竞争非常激烈,作为外地企业你们将如何进入,以何取胜?

王健林:广州是中国经济中具有商业风向标意义的城市,广州一定要有万达的声音。现在的问题只是在广州什么地方做,以及怎么做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会着力在商业地产项目上做文章,将我们在探索“订单地产”模式的过程中所营造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极限。

记者:作为一家声誉卓著的本土企业,万达有没有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打算?万达正在谋求海外上市吗?

王健林:万达定位于立足本土,专注国内事业,近期尚无去国外直接建立公司的打算。但是,即使不走出国门,也一样面临国际竞争。为此,我们会采取收购或参股等形式和众多的国际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比如,我们和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著名的零售业巨头联手共筑“订单地产”模式便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但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对资金的需求也必然会水涨船高,为此,我们将通过海外上市的途径吸纳更多的发展基金,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订单地产 引领未来

记者:“订单地产”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王健林:“订单地产”在实践中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问题不在“订单地产”上,问题出在产权商铺上。万达要作永续经营的品牌项目,就要拥有完全产权,而不能分割出售。从“单店+售铺”,“综合店+售铺”,发展到现在的“只租不售+订单地产”这个比较先进的模式,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商业地产就要坚持只租不售。坚持只租不售,才能把“订单地产”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记者:只租不售对资金运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万达是如何保证资金流的平衡的?

王健林:一个成功的Mall项目收回投资至少需要8到10年的时间,必须要有强力的资金支持。在国外,开发商极少通过出售商业地产获得资金,95%以上依靠的是房地产信托基金。这种基金的周期长,回报高,国家制定免税政策扶植,吸纳了大量的个人长期投资,为商业地产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房地产信托基金,商业地产的开发完全依靠开发商的实力。我们解决资金问题,一方面利用住宅地产的销售利润,另一方面则依靠购物中心主力店的租金,在现阶段资金没有问题。

上一篇:2004中国商业记忆 下一篇:负荆展翅的健康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