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索

时间:2022-10-05 02:58:59

小学低段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索

【摘 要】随着小数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过于低效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迫切需要基层教育工作者尽快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小学数学教学的客观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此,本文结合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实际,就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重点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基层教育工作者对高效课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小学低段数学的教学同样也不例外,这就对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广大教师只有重视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素质的不断提高,给学生在课堂更多的主动权,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创新,有针对性的激发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热情,才能持续性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加深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数学兴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在传统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集中在对学生数学考试成绩的考查上,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很难保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首先实现自身教学观念的积极转变,在加深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认识的基础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例如,在讲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时,随着计算复杂性的增大,很多学生觉得“数指头”已经不够用,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计算题目的要求,将学生灵活的分成几个小组,将每个小组学生的手指全部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小组学生“指头”的拆分和组合,进而对题目的正确答案进行验证。如此以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得到长时间的保持,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法开展“灌输式”的教学,导致教学过程比较枯燥,不利于学生数学情感的激发,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热情。好奇、贪玩是小学低段学生的主要特征,教师只有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问题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通过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提问艺术的巧妙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思维状态,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来;游戏教学法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拉近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学习距离;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变得形象化,实现数学课堂的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充分迎合了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氛围

与大多数的理论教学不同,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应当是充满活力、和谐的教育,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引导者,还需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快乐教学氛围的营造,增强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深刻能够感受到快乐。首先,数学教师要重视同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生完成一个数学题目后,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鼓励语言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内心的愉悦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体验到更多的安全感、愉悦感和归属感,使得师生之间可以尽快搭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其次,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课程的导入,通过风趣的语言和巧妙的课程导入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内驱力,变“苦学”、“厌学”为“乐学”和“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时刻保持注意力,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再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外的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每节数学课的“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尤其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弱、学习兴趣不强的小学生来说,科学的数学课程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进行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律性和主动性。

四、创新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评价形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从传统数学教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奠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数学学习模式,迫切需要对传统数学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一方面,要明确考核评价主体和客体,由于在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下,学生是被考核的对象,教师是考核评价工作的实施者,所以数学教学中考核评价的主体与客体是分离的,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低段数学考核,主张积极开展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另一方面,要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由于以往的小学低段数学考核,将重点都放在了学生数学成绩的考核方面,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以及数学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的考核,对小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这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五、结语

总之,对于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来说,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一个互动、和谐、生动的课堂环境,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进而顺利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晓华.教学之事,细细做起:有感于低年级数学课堂[J]. 教育科研论坛,2010(09)

[2]朱艳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管理策略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0(04)

[3]董春燕.数学课堂“双自主”学习管理模式[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1)

[4]刘秋霞.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5)

上一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初探 下一篇:谈小学阶段线描淡彩画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