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5 02:17:33

《找次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天平或硬币,初步了解“找次品”一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及方法。

2.以“找次品”为载体,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及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感受归纳推理和逆推法的重要思想。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木糖醇、圆片或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促进了解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方,来自红安县实验小学,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数学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精彩的杂技……这是美国杂技师约翰逊表演的梦幻抛球,你们想玩吗?……看来同时玩三个球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尝试着从简单的入手来发现规律。那现在我们改为2个球来试一试……看来抛2个球,还需要经过长时间训练,那抛一个球应该不会有问题吧!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入手来发现规律。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老师这里有3瓶看似完全一样的木糖醇,但有一瓶中有几粒作为奖品,奖给了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把少了几粒的那一瓶找出来?(学生自由发言)

师:用天平称是一个好办法,(老师拿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是一种比较精密的仪器,当两边物体的重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反之,天平平衡就说明两边的物体重量相等。

师:如果天平没有砝码,怎样利用天平找出少了几粒的那一瓶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再让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叙述。(为什么第3瓶就不用称了)

板书:如果……平衡……那么……(完整地说给同桌听)

师:为了方便表述,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式把刚才称的过程表示出来(请看大屏幕)以后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记录称的过程。

小结:用天平1次可以称2瓶,同时还可判断剩下的1瓶是否是较轻的,因此只要称1次就可以判断出哪一瓶较轻。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重一点的物品,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的解决叫做找次品(板书)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学广角的――《找次品》

【设计意图】先以3个待测物品入手,降低了思考难度,也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质量,把3个物品中的任意2个放在天平上,无论天平是否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即“看二想一”的思想,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自主探索,寻找方法

师:3个物体数量很少,很容易得出分组的方案,如果数量很多,那我们又应该怎么分呢?例如:(课件出示)在若干个零件里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至少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1.谁愿意把题目读一读?你觉得题目中哪几个词语比较重要?

师:“若干个零件”,不够具体,你希望它是多少个零件?

师:“至少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是什么意思?

师:说得很好,要一定能找出来,就要考虑所有的可能性(考虑最不理想的情况),在保证能找出来的情况下,再比较次数最少的方法。

师:那么,如果在2011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至少多少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板书:2011?)

师:刚才有的同学猜……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需要多少次?

师:如果想知道多少次,我们可以从较小的数开始找起,只要发现了找次品的规律,多大的数量都难不倒我们,是吗?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从哪个较小的数找起?(板书:4、5、6……)

师:同学们选取的数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奇数,一类是偶数,那我们就选取一个奇数9和一个偶数8作为代表来研究好不好?(圈出8和9)

师:先商量一下,准备选择哪个数据研究?请小组根据你们选择的数据,到老师这里来领取材料。

师:我们可以用图片来代表零件,把两个盘子想象成天平,进行称量,也可以通过画图进行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边研究边填写试验记录表(开始吧!)

学生汇报:先汇报8个零件,再汇报9个零件。

请选择8个零件为研究对象的小组来汇报一下。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的?

先观察,研究8个零件的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并打√,并板书)

再观察,研究9个零件的记录表,你又有什么发现?

对比着看:这两种分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3份?平均分?)

这个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选几个数据验证一下。(学生汇报)

师:数学家也进行了大量的验证,发现这种方法切实可行,你们真了不起!运用自己的智慧,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点击出示方法)。

师:那么,老师给你两个数据,你能根据刚才的方法,很快地判断需要几次吗?(出示27和81)

【设计意图】对比教材的编排,我对教材做了较大改动,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我选取了2个较小且比较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探索素材,变先探索“9个零件”,再探索“10、11……个零件”为分组同时探索8、9个零件,使学生两次充分经历“操作―猜想―验证―归纳”这一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四、n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再次到2011个零件中找1个次品,至少需要多少次?(擦去?)这个任务留给同学们课外完成。

五、巩固拓展

师:利用刚才我们发现找次品的方法,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请看大屏幕)。

1.对照图片介绍:由于受到日本核泄漏的影响,某地区出现了哄抢食盐的事件,一不法商贩趁机销售重量不足的袋装盐。

(课件出示):他在每件24袋食盐中混杂了1袋重量不足的盐,聪明的你,能很快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

2.对照图片介绍:这是我们红安的特产――红皮花生米,它数十余年畅销国内外,这是因为生产商非常重视产品质量,经常对产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课件出示):在红安特产――红皮花生米生产车间,有一质检员发现:10袋红皮花生米中有1袋较轻,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可以找出这袋红皮花生米?

【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一方面是巩固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深化对新知的认识,达到拓展提高的目的,并让学生应用最优方案解决问题,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教育目标出发,巧妙设计数学活动,突出学生经历数学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使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结论,更为重要的是,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等方面都有所收获。

上一篇:因材施教,共建小学数学情智课堂 下一篇: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