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10-05 01:53:53

关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 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学生的习作跟生活相脱离,内容空洞,教师的习作教学模式不够合理。这使得学生对习作产生了胆怯心理,习作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阻碍。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法,改进习作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这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务必要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意义重大。下面我们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学生认识事物和取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观察。由于小学生具有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的认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并且缺乏归纳与综合事物的能力,因此在对事物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常常是抓不住重点,他们仅仅是注意一些不重要的地方,而不注意一些要求仔细观察的地方,学生这种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常常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学生观察前,对学生提出一系列要求。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根据有关的习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观察自己所需要的习作材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务必使学生意识到习作需要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搜集素材,启发学生用心观察实际生活,并且要指导学生形成一系列有效的观察策略。比如,从气味、色泽、动作和外形等方面对动植物进行观察;从语言、行为、衣着和外貌等方面对人物进行观察;还应当引导学生在教学课堂上进行观察,比如,体育课堂上多姿多彩的竞技活动、科学课上的实验课程、美术课上的艺术作品……学生不但是参与人员,而且也是观察人员,学生在进行参与和观察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积累习作的素材,为写好习作做好前提准备。

二、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进行习作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够走进生活,进而激发习作的欲望,最终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使学生感受到一份和谐,能够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教师通过借助CAI教学媒体实施习作教学。由于CAI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因此教师通过音响与生动直观的画面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习作的具体要求,借助CAI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定的气氛与情境,通过景、形、声的形式触发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教师要求学生写春天景色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播放学校花坛、操场和教学楼等一系列的景色,当学生看到自己所熟悉的各种景色的时候,再加上美妙动听的音乐,学生不禁兴趣盎然,学生的创造欲与积极性得以激发。他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将学校的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习作,学生就愿意表达和容易接受,不再惧怕习作。

三、注重实施多样化的习作批改形式

批改学生的习作直接能够影响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习作的批改,不但需要教师的参与,而且还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批改。比如,教师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习作单独挑选出来进行展示,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批改,教师使用一些批改习作的符号将有毛病的词句与好的词句标出来,这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批改习作的符号与方法,而且也使学生能够品味到一些好的词句,这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让学生以四人组成一个小组,首先让学生共同找出存在的问题,互相讨论,针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划上问号,再向教师请教。学生之间的互相批改,能够使学生学习到别人的长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指导学生不断地积累习作的素材,并且要注重实施多样化的习作批改形式。只有如此,才能够切实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水荣.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做法[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7).

[2]张学松.让习作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场所[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6).

[3]李晓燕.让学生习作的笔不再沉重[J].甘肃教育,2010(09).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上一篇:连接主义下的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语言教学 下一篇:通信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