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时间:2022-10-05 01:47:27

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 要】 本文主要讨论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的问题和形成原因,并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 初高中英语 衔接教学 对策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用此语来形容初高中英语衔接的重要,是再合适不过了。“能否处理好初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衔接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效果。”(马元春,2002)。在学生升入高中年级时,学生的英语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初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脱节问题,而这点在农村初高中英语教学中则尤为突出。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努力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让学生顺利地过渡到高中的英语学习,是高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和妥善解决。

1. 农村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情况和分析

1.1初中学习的“惯性”

在大多数初级中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尤其在初三复习阶段,英语教学突出表现在:与考试有关的就学,与考试无关的就不学,而哪些内容考,哪些内容不考,教师们心中都了然于胸。而这些“考点”,在中考前被以模拟试卷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大量甚至重复的练习,从而获得喜人的分数。然而到高中就不同了,分数与能力这一对被中考分数暂时掩盖的矛盾一下子就暴露无遗了。

1.2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移

进入高中的学生会注意到,与初中试题相比,高中题目的难度大大增加,稳稳得分的题少了,容易丢分的题多了。高中阶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高中的英语学习与测试重点已经向语言能力转移。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更重视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基础语法题量大大减少,阅读量及其分数比重增加,笔头能力测试的力度加大。这些难题是高一新生始料不及的。学生要想得高分,就必须扎扎实实地积累语言知识,切切实实地提高语言能力。盲目追求捷径和平时的懈怠、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说初中阶段的学习像水盆中摸石子的话,那么高中阶段的学习就像大海里摸贝壳。高中生要想学好英语,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摸索出更好的方法。

1.3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变,高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具指导性,高中学生的学习也更趋向个体化。然而有些学生并没有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使初、高中学习成绩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这样在学习上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进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农村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教学的应对策略

2.1注重心理情感的衔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平等对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学生升入高中,都有一种兴奋之情。但是当他们看到篇幅长扬的课文以及课后多达五六十的词汇和短语后,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应该和学生讲清实际:生词多,文章长,语法难,从初中英语到高中英语是“更上一层楼”。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可以实现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和学生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比如上好师生见面的“第一课”,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排除沟通的障碍。也可以通过自我介绍(教师、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拉近师生距离,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此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制定高中阶段的近期,长远目标,并且围绕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知识形象,比如流利的口语,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以及对初中内容的熟悉掌握等等。最后教师还应备课认真,授课热诚,态度亲切,反应灵活。做到这些,会让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

2.2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如果我们给学生的指引恰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就不会觉得太难而不去尝试,也不会觉得太易而失去学习兴趣。与初中相比,高中教材学习内容大为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级。在高中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生英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据此选定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教学目标和环节的设置应是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的,不能盲目拔高;课堂容量、教学节奏也应适度,容量太大学生难以掌握,节奏太快则无法保证有足够时间和空间去运用语言、思考问题;反之,容量太少或节奏太慢则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有些教师认为应该让学生早点接触高考题,才会引起重视,在高一或高二就用高考模拟题做平时的测试题。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英语能力的形成是一种“慢效应”的过程,应遵循 “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过程的重要性。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必须深入学习,研究教材,根据初高中教学的不同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删减。如教材内容或活动不适合,难度太高,则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改编甚至用其他材料进行替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逐步增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2.3注重教学方式的衔接

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导入和其课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呈现,课堂形式富于变化,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来带动学生参与课堂。而在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许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模式,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环节,从而突出学生,活用教材。在高中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能否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是否成功进行高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随着学习的深入,单词难记,语法难用,文章难懂,题目难做等问题都会出现。这时学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学习兴趣就会减弱,积极性也会下降,甚至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因而教师要审时度势,努力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授课要讲求趣味性。在授课中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在听力教学中,增加欣赏英文经典影片和歌曲的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对于电影的欣赏,可以将其设计成“欣赏电影,回答问题;听对白,填单词;品析人物角色”等教学活动。再比如语法的讲解,新课标一再强调: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语法要不要教?回答是肯定的,教师讲得好,就像是给学生一把钥匙,让学生对学过的语言现象会有更深的了解。但是,教师不应该继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灌输,把英语课堂变成语法讲解课。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我们改传授为引导,引导学生通过现象来找出语言规律和特点,即感受――观察――发现――讨论――讲解――运用。例如,在定语从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直接为学生总结定语从句的构成及使用规则,而是把总结规则作为小组活动的任务,让学生在相关课文中找出包含定语从句的句子,摘找出句子中的动词,进行分类和归纳,初步完成定语从句和形容词在作用和功能方面的对比,从而总结出定语从句本身具有形容词的作用和功能。这样展开的教学活动就把枯燥的语法学习演变成了美丽的“发现之旅”,学生在交流沟通中,享受了寻找的乐趣,也去除了学生对语法的排斥与恐惧,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生动教育”。

总之,在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心理,树立信心是衔接教学的基础,夯实根基是衔接教学的关键,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衔接教学的目的。只要我们不懈地深入研究,勇于实践与探索,就一定能够把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工作做好,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王海珊. 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简析支架式教学[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3] 马元春. 浅谈英语教学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J]. 青海教育, 2007(12).

[4] 黄健如.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区别的对话[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9(01).

上一篇:朗读,文本解读中的奇葩 下一篇: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