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换中实现梦想

时间:2022-10-05 01:42:47

在转换中实现梦想

刘浩其人:199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5年取得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后转读法律,1998年取得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今在年在纽约任律师;任旧金山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副总裁;2002年底至今任智联招聘网CEO。

对刘浩的采访是在周五下班后的休闲黄金时间进行的,陪同的还有他的两个同事。无法猜想他在上班时间对待下属的态度,但是鉴于同事毫无理由地为了我们的采访而加班,刘浩流露出来的更多是歉意,他一个劲地劝他们早些离开。他说他很不健谈,往往记者采访完了会很失望。出乎意外的是,我们的谈话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大家却没有半点倦意。

我最初的梦想就是要为人类做贡献

物理学,这门被爱因斯坦在20世纪发扬光大的科学,在1979年走进了还是少年的刘浩心中,那年是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这颗种子在刘浩面临填写高考志愿时开花了。

“第一志愿我只填了北大物理系。之所以选择北大,我觉得那里氛围更加轻松与民主。”刘浩在高中时代已经博览群书,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接触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作品,而对康德的个人兴趣与其说是在形而上学上,不如说是在物理学上。相比较中国80年代末的计算机热、经贸热,成绩优异的刘浩的选择可谓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也许,这成为他人生中又一个独特选择的开始!

刘浩以北京市高考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跻身当年北大物理系120名高手之列。那个时候,确实很单纯,“学物理就是要为人类作贡献。一点杂念都没有!”“大学四年,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先是因为那场风波,后又忙着考托福、留学。”但是,刘浩还是非常怀念大学四年的岁月,“我觉得大学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你可以结识各式各样优秀的、有才华的人。也许你上大学以前一直是学校、甚至某个城市的状元,但是到了北大,你会发现周围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各自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才能。”刘浩觉得在这种强手如云的环境里,可以对自己认识得更加清楚一些。“我觉得在北大的四年,不仅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而且北大宽松的气氛还给予了我想象的空间。”

那时学物理的没几个出去

就像在清华学物理的张朝阳选择留学一样,大环境的影响,学物理的没有几个不出去的。1992年,拿着奖学金,刘浩走进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继续物理学的学习。在美国的第一年,刘浩的理想在现实中间遭遇了重创,“我过去的理想,大多源于对于科学救国的信念。这种信念,在美国的第一年被打破了。我身边有大量来自中国的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他们的才华却被另一个社会所利用。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支持一个社会运转的经济和法律体制。我的兴趣也渐渐转移到了这个方面。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我决定放弃物理,改读法律。”

哈佛与耶鲁是美国最为古老的两所大学,两校皆以实力深厚著名。所谓“耶鲁精神”至今仍被理解为一种为争取个体的独立、为维护学术自主,即使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的精神。

刘浩如愿以偿,开始了耶鲁三年的博士课程生涯。“我选择耶鲁法学院,是觉得拥有三年的扎实理论基础,比只读两年、为了一个找到好工作的MBA更加有意义。”面临选择时,刘浩总是能够显出他的不随波逐流、独到的见解和不浮躁的个性。

在美国,越是有名气的法学院,越不强调传授知识。耶鲁更是把这一观念推向了极端。一堂课下来,往往会让习惯于记忆式思维的学生觉得什么都没有学到,但是,对于一个有心人却学习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作为一名律师的思维方式。对任何问题,都要有能力分析它的个点要素。“我们上课时,老师采用所谓的‘苏格拉底’式的提问――问答式。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的同学中有许多优秀的人,让我获益不浅。”

开始寻找回国的机会

刘浩毕业后,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并进入了美国著名的律师事务所Davis Polk & Wardwell,这是一家具有150年历史的事务所,曾经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当年李鸿章建立湖广铁路的债券,就是由他们负责的。

律师事务所是一个竞争非常残酷的环境,刘浩需要每周工作70-80个小时,他从初级律师作起,很快成为被重点培养的对象。

刘浩在选择专业时,像以往的选择一样,没有挑选热的沸腾的证券业,而是选择了相对冷僻的税法。“美国社会非常复杂,政府财政收入就靠税收来维持,我觉得税法拥有更多的内容,相比之下证券业就简单多了。另外,我潜意识里觉得这个可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更为有用。” 他一直在为自己的回国寻找机会。

两年的律师生涯,刘浩过得忙碌、充实。“如果这样一直做下去,7-8年后有很大希望成为合伙人,年薪会达到100-200万美元,会过上比较富裕、体面的生活。”但是刘浩不愿意在30岁的时候就看到未来20-30年的生活样子。骨子中的冒险和不甘鼓动着他。“我做了两年律师,了解了想学习的东西,我希望能够尽快回国。”

为了进早回国,刘浩选择了从美国东海岸迁移到西部加州的工作,他很快进入Orchid Asia Holdings公司,从事亚洲方面的风险投资。借此机会,刘浩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谈及回国的动机,他称“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我希望将自己最大价值发挥出来。”

刘浩的“国际自由族”生活

刘浩做投资三年,见过形形的人,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的公司在投资理念上很先进,在国内的投资也很成功,如携程网、易趣网等等。” 在这三年中,刘浩过着“国际自由族” (International Freeman)的生活,穿梭往来于旧金山总部、北京、上海之间,平均每一两个月飞北京一次,在飞机上度过了大量的时间。“估计怎么也飞了几十万公里。”

这样的高强度、不规律、不稳定的生活让刘浩三年中没有休假的时间。“不过,回到中国后,发现变化如此巨大,让我工作起来非常有激情。”

风险投资是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行业,刘浩所在公司的投资原则,基本上还是偏重于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创业者。另外,在业务模式上,为了规避风险,他们选择了与传统行业和政府打交道较少的项目,如携程旅行网(www.省略)、易趣网(www.省略)等现在都已经成为运作非常成功的网站。

回国三年,刘浩不仅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国情,更加扩展了业务关系、人际关系,他开始不满足于作为幕后的投资人角色了,他期望更加广阔,同时也更加充满风险和挑战的舞台。于是,他跳了出来,开始了CEO的职业生涯。

弃投资人而从企业管理者

这或许只是一次普通的职位变动,像所有董事会觉得有必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委任不同的经理人一样,2002年11月,刘浩成为智联招聘的CEO。

“从智联招聘网的投资人转做CEO,这次角色的转变不完全是因为我个人的兴趣,但也有我个人的因素。投资人的职业经历让我充分体会到,一个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和这个项目的管理团队息息相关,其中经理人的能力至关重要。我做出这样的选择是看中了目前经理人在中国的发展市场和机会,就算是时世造就的吧。”

针对做投资人与做企业管理者的不同,刘浩认为:“个人从中满足感是完全不同的。作为一个投资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会接手几十个、上百个项目,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自己直接参与管理的程度不大,所以相对来说,投资项目的成功为投资人带来的满足感和价值体现并不那么强烈。而管理公司虽然要冒更大的风险,但通过个人努力造就一个品牌,建设一支团队,影响到许多人的职业生涯,个人从这样的成功中得到的满足感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

当了智联的CEO,就理所当然地要面临很多压力。“任何事情都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在决定来做CEO之前,我就有这样的准备,目前我也承受着资方给我的压力,而且因为以前的背景,资方对我有更高的期望。不过我觉得这些压力很正常,即使资方不给我这样的压力,我自己也会给自己加压,因为不论以前作为投资方的项目负责人还是现在直接来经营,我们的愿望是一致的,就是希望智联招聘能成功!”

上一篇:在英就业七条途径 下一篇:留学瑞典 利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