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及丙肝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04 11:41:51

昆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及丙肝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昆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及丙肝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 为本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对403名哨点监测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 同时采血进行HIV、梅毒及丙肝检测。结果 调查的403名人中,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62.68%, HIV感染率为0.50%, 梅毒感染率为1.99%;丙肝感染率为26.05%。人群中注射吸毒占57.82%, 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占22.75%, 有多性伴行为占15.63%, 安全套使用率为34.58%。结论 本区被调查的吸毒人群中, 艾滋病、梅毒感染率较低, 丙肝感染率较高。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有广泛流行的潜在危险。这要求必须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实施行为进行干预, 做好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

【关键词】 吸毒人群;HIV;高危行为

艾滋病哨点监测是指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连续收集特定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行为特征及相关信息, 为分析当地艾滋病流行趋势、评价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效果提供依据[1]。为做好哨点监测工作,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本区对403名哨点监测吸毒人群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 2012年包头市昆区哨点监测吸毒人群。

1. 2 方法 收集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 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询问吸毒方式, 最近一年是否有多性伴行为, 商业性伴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将调查资料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

1. 3 检测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 每人采静脉血5 ml, 分离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快速试验(RPR)。

2 结果

2. 1 人口学特征

2. 1. 1 年龄20岁以下43人占总人群10.67%, 21~30岁95人占23.57%, 31~40岁102人占25.31%, 41~50岁139人占34.49%, 51岁以上24人占5.96%。

2. 1. 2 此次监测人群全为男性。

2. 1. 3 婚姻状况 未婚161人占39.95%, 在婚159人占39.45%, 离异或丧偶83人占20.60%。

2. 1. 4 文化程度 文盲47人占11.66%, 小学110人占27.30%, 初中183人占45.41%, 高中或中专54人占13.40%, 大专及以上9人占2.03%。

2. 2 吸毒行为、 调查403名人员中, 注射吸毒233人占57.82%, 注射吸毒者中有共针史53人占22.75%。最近一年发生多的吸毒人员63人占15.63%, 并且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占34.58%。

2. 3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对403名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8个问题中答对6个以上的吸毒人员251人, 知晓率为62.28%, 详细调查结果见表1。

2. 4 行为干预服务情况 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的吸毒人员93人占23.08%。

2. 5 血清学情况 HIV抗体阳性2例, 阳性率0.50%, 梅毒阳性8例, 阳性率为1.99%, 丙肝阳性105例阳性率为26.05%。

3 讨论

2012年本区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显示, 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处于低水平, 但吸毒人群中存在的高危因素是不容乐观的。吸毒人群中文化程度普遍低, 艾滋病防范意识差, 而且吸毒人群多以青壮年为主, 处于性活跃期。他们通常除了具有共用注射器的高危行为以外, 还具有多性伴和不安全等, 从而使艾滋病通过性途径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2]。这次调查的吸毒人群中梅毒、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吸毒人群严重的丙肝感染现状应该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因此仍需对吸毒人群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①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干预活动, 有助于改变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危险行为[3]。②加强吸毒人员安全的干预措施。提高吸毒人群的安全意识, 增加安全套的使用频率。③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

参考文献

[1] 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操作手册, 2009.

[2] 汤后林, 吕繁. 桥梁人群在艾滋病病毒传播中的作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2):192-194.

[3] 陈良宽, 李文杰, 麦荣建, 等. 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评价. 中国热带医学, 2007, 7(11):2138-2142.

上一篇:离休干部家属遗属医疗社会化保障的做法与体会 下一篇: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监测与控制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