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技术在胡尖山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4 10:52:06

SAN技术在胡尖山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摘要】从最大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一般为降低投入而减少钻井,降低井网密度,由于低渗透储层连通性差、渗流阻力大,井网太稀,井距太大,油井很难见到注水效果,开发效果差,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都很低,所以对低渗透储层油田的开发效果影响很大。本文主要探讨SAN技术在胡尖山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SAN技术 油田勘探 开发效果

SAN――Storage Area Network,中文译为区域存储网络,是一种网络化的基础设施。我们可以通过SAN基础架构更清晰了解它。

1 SAN的特点和应用

SAN基础架构如图1所示。它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的互连构造一个高速网,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和所有的存储设备,让多个主机访问存储设备跟各主机间互相访问一样方便。

1.1 SAN的组成

SAN由三个基本的组件构成:接口(如SCSI、光纤通道、ESCON等)、连接设备(交换设备、网关、路由器、集线器等)和通信控制协议(如IP和SCSI等)。这三个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储设备和独立的SAN服务器,就构成一个SAN系统。SAN提供一个专用的、高可靠性的基于光通道的存储网络,SAN允许独立地增加它们的存储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群在一起的时候)更加简化。而且,光纤接口提供了10km的连接长度,这使得物理上分离的远距离存储变得更容易[1]。

1.2 SAN的优点

总结起来,SAN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1)可实现大容量存储设备数据共享;

(2)可实现计算机与存储设备的高速互联;

(3)可实现灵活的存储设备配置要求;

(4)可实现数据快速备份;

(5)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一个光纤通道(FC)交换集线器是一种能够提供仲裁环和网络交换优点的变种技术。它不但可以连接仲裁环设备,而且可以连接另一个仲裁环。一个交换Hub管理一个或多个仲裁环段的地址空间来建立更大型的逻辑环。这样允许在物理上是独立的环上结点可以透明地跟另一个结点通信,而保持了每一个环Loop上的高可用带宽。交换Hub产品优化并扩展了仲裁环性能。交换Hub还提供了一些网络交换(Fabric Switching)的优点,它在多个物理仲裁环上提供了并行的1Gbit/s存取。

2 胡尖山油田勘探开发的现状

长庆油田与英荷壳牌公司合作开发的陕141井区进展顺利,生产井16口,累计生产天然气27477万立方米;与江汉油田合作开发的坪桥北区已运作三年,2000年新建原油生产能力8万吨,三年累计建成产能17万吨,年产油12.37万吨;与吉林澳华经贸公司合作开发胡尖山油田,成立了由油田公司负责运作的作业经理部,被股份公司誉为国内合作项目运作的典范。完成油气田基本建设投资50.63亿元。油田万吨产能建设投资比计划降低1.4%;气田亿方产能建设投资比计划降低7.7%。

3 SAN技术在胡尖山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井数一定的情形下,用不同的井网方式进行开发会有不同的开发效果。如果简单地采用某种面积注水的方法进行注水,井网方式可以根据注采比(注采井数比)来选择面积注水方式。面积注水方法的选择还可以结合流度比来考虑。但是,当油藏地质构造复杂、非均质性严重或是含油面积小,不适合面积注水等情形下,就需要考虑其他井网方式。通常情况下,低渗油藏井网方式的选择都需要结合油藏构造、储层非均质性和已有井网来考虑,而不能简单地根据注采比和流度比来选用相应的面积注水方法。特别是在裂缝低渗透油藏井网是否合理,最关键的是井网部署与裂缝系统的配置关系是否合理,是否有后期调整的余地。井网方式的选择可以借助于注水先导区试验或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来完成。应用三维油藏数值模拟,可以做出以现有井网注水开形下的流线图和注水波及面积图。根据流线图和注水波及面积图结合生产资料,不但可以分析不同井网方式的开发效果或采油井在不同注水受效(或注采对应关系)情况下的注水开发效果,而且还可以与剩余油分布图结合考虑找出油藏中井网控制效果差的区块。这样的井网适应性的研究结果就可以直接为开发调整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2]。

当然,要开发低渗透储层,也不能选择经济极限井网密度而不符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开发原则,因此,应采取“优化实用”的井网密度,即根据油田地质特点,在经济最佳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之问,优选一种比较实用的井网密度,在满足低渗透油田开发基本需要的条件下,力争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3]。

当一个设备加入到Loop中时(或加电时),它发出一串LIP到环上。具有特定的LIP原语的代码指出为什么这个设备请求环初始化。例如:一个LIP指出这个设备刚刚进入一个工作的环,并且还没有有效的AL物理地址(ALPA)。当LIP在环中传播时,所有的设备停止他们以前的工作并且进入初始化阶段。一个临时的环主管被推选出来照看地址分配,并且一系列的帧在环中循环,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结点选择一个唯一的地址。一旦地址选择和标识完成,环设备将退出初始化程序并且恢复正常操作[4]。当环上的设备不太多时,整个过程仅持续几百毫秒,但对于大型环,可能需要几秒钟。以上过程对操作使用人员是完全透明的,并由硬件自动完成。

4 结论

总之,在油田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或经济风险性较小的情况下,选用的井网密度应该接近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当油田地质条件差,或经济风险较大时,应该选取接近经济极限的井网密度。

参考文献

[1] 张数球,李晓波. 浅谈“勘探开发一体化”[J].天然气技术,2009(03):121-122

[2] 郑军卫,庾凌,孙德强. 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主要影响因素与特色技术[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05):56-57

[3] 刘永爱,董义军.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模式探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90-92

[4] 李国华. 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管理与思考[J]. 石油钻探技术,2010(05):135-136

上一篇:苏里格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浅谈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