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字字义分析

时间:2022-10-04 09:59:14

“孝”字字义分析

摘要:“孝”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立在血缘亲属关系上的“孝”行为经过儒家的发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孝”字的字形、本义以及字义引申发展这三部分来分析和探讨“孝”字字义。

关键词:“孝”;本义;引申义

一、“孝”字构成及演变

舒大刚先生通过历考已发现的殷周金文发现,商朝的青铜器上没有“孝”字,9,N恭王以后“孝。字才经常出现。高成鸢教授也说,“孝”作为一种伦理规范,在西周才逐渐形成。所以说甲骨文中没有“孝”字。“孝”字构造简单,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老”字的省写,下面是“子”。“孝”字成于西周,字形演变和字义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徐中舒先生主编的《汉语大字典》对其金文字形做了这样的解释:“上部象戴发伛偻老人,唐兰谓即‘老’之本字,‘子’搀扶之,会意。”《说文解字》一书中对“孝”字有类似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呼教切。”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对“孝”字的字形构成没有分歧,而且在隶书开始就变成了简体的“孝”字。

二、“孝”字本义

“孝”字的构成简单,大家看法一致,但对其本义有很多争议。学术界主要有三种看法:其一是善事父母;其二是祭祀;其三是男女交合、生育子女。本文认为“孝”字本义是祭祀,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从字形构成来看,“老”和“子”分别作为上下两部分,一起构成“孝”字,子承老也。西周是一个重视鬼神祭祀的朝代,人们相信神灵和祖先对后代的庇佑和保护,对祖先的追悼要比对活着的人的孝敬重视得多。因此“子承老”在西周的具体表现就是对故去的人,尤其是长辈和老人的追悼,即祭祀。另一方面,“孝。字最初出现在青铜器上,考证金文发现,“孝。字经常和“享”和“追”连用,组成“享孝”和“追孝”。例如:“用追孝于其父母”;“其子子孙孙用享孝于宗老”。“追孝”是向去世的人举行追悼仪式献供食物。那什么是“享孝”呢?《说文解字》:“享,献也。”它的本义是将熟食献给祖先神灵。《尔雅-释诂》:“享,孝也。”“享”字和“孝”经常同用并且互相解释。这说明了此处的“孝”是“祭祀”的意思。所以“孝”的本义为祭祀。

三、“孝”字字义引申发展

大部分字典对“孝”字列出了以下几个义项:祭祀;孝顺、善事父母;蓄养、保育;一切道德;孝顺的人;居丧;居丧的人;丧服。“祭祀”作为本义盛行于西周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的意识逐渐觉醒,发现祭祀祖先并不能等到很好的庇佑和保护,鬼神地位逐渐降低和神圣色彩也开始丧失,人的地位显现,人的价值得到重视,社会上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不再那么隆重和复杂,走向简化之路,“追孝”的观念逐渐淡漠。父母是作为人们的直系亲属,首先得到重视。“孝”由本义“祭祀”引申为“孝顺,善事父母”。《荀子・王制》:“能以事亲谓之孝。”“孝顺、善事父母”这个义项经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发扬以及后来汉朝帝王倡导“以孝治天下”,使其成为“孝”的核心义项,作为基本义出现在社会上。此后出现的“孝”字,“善事父母”作为基本义项是不可缺少的。“孝”字的其他义项大都由“孝顺、善事父母。直接或间接引申而来。“孝”由“善事父母”引申出了“畜养保育”。《曾子・制言上》:“老者,孝焉。”阮元作注:“孝,畜也,老者畜养之。”“畜”是“养”的意思。因此“孝”又多了“畜养保育”的意思。“孝顺、善事父母”这一动作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在战国时期,人们将“孝”由一种美德扩大引申出“一切道德的总称”。曾子曾经说,处事不庄重,不是孝顺;下属对上司不忠诚,不是孝顺;为官不恭敬,不是孝顺;与朋友交往不守信用,不是孝顺;在战场上打仗不英勇,不是孝顺等。曾子的这段话,把各种不正确的行为都看作“不孝”,“孝”被抽象化,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是一切道德的总和。“孝顺、善事父母”的接受者是父母,动作发出者是儿女,而不是其他人,因此“孝”又由其基本义项引申出了“孝顺的人”,作为名词在社会上使用。《礼记-祭统》中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养育,去世了要居丧,丧事结束了每隔几年还要举行祭祀,这说明“孝”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孝”就由“善事父母”引申出了“居丧”,这层意思的最早运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直到现在还一直保留着。参加居丧活动的人也被称为“孝”,即由“居丧。又引申出了“居丧的人”。《世说新语》中说:“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谢孝”指谢玄本人。守“孝”的人要穿特定的服装,即丧服。由“居丧的人”又引申出了“丧服”。“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那里肯戴孝”中“戴孝”就是“穿丧服”的意思。

通过对“孝”字的字形和字义梳理发现,“孝”字是由“老”字和“子”字组成的会意字。“孝”字的语义引申发展构成了一个三级引申链条,从本义“祭祀”开始;引申出基本义“孝顺、善事父母”:再由基本义引申出了“蓄养、保育”,“一切美德的统称”,“孝顺的人”,“居丧”;再由“居丧”引申出“居丧的人”;最后由“居丧的人”引申出“丧服”。从“孝”字的各项字义能看出古人对“孝”的重视。

上一篇:论传统文化对民众思想的影响和利用 下一篇:浅析转型期航天企业共青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