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泵垫片自动组装机的研制与应用

时间:2022-10-04 09:00:56

乳液泵垫片自动组装机的研制与应用

摘 要:文章介绍了乳液泵垫片组装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通过分析、比较,说明了该机的运用可大大节省人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乳液泵;垫片;组装

目前由于乳液泵容易出现漏液的情况,现在很多乳液泵都进行结构变化,都在其内加入密封垫圈。针对目前市场上大量存在一种乳液泵自动组装机(公开号CN101870062)[1][2],该机器只能完成泵珠、弹簧、吸塞、上泵杆、下泵杆以及锁瓶盖和锁紧盖组装在泵壳上,组合成的成品行业内简称为无头泵。该自动化组装机没有加入密封垫圈,目前使用该机器时,密封垫圈还只能进行人工组装,工作效率缓慢,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因此,研制出一套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灵活方便且安全可靠,成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劳动成本、保证工件装配质量的主要措施。笔者研究的乳液泵垫片组装机采用振动盘自动上料、分割器间歇运转精准定位、气缸组装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生产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该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1 工作原理

1.1 待装部件

待装部件为无头泵和垫片。

1.2 工作原理

启动机器,电动机带动间歇分割器做间歇旋转运动,间歇分割器带动主转动盘和垫片上料盘同步旋转。垫片通过振动盘把垫片送入垫片轨道,垫片经安装在垫片轨道外侧的微型电机旋转作用,把垫片压入垫片上料盘缺口中。垫片上料盘带着垫片旋转到与主转动盘a对应的槽孔中,垫片落入到主转动盘a的缺口中,并随主转动盘旋转到下一工位,无头泵供料缺口处。无头泵从振动盘、直线振动器送出,并沿着其进料轨道进入垫片的正下方,一起旋转到组装单元。气缸带动压套把处于正上方的垫片压入无头泵内,完成组装。最后成品旋转到出料口,把成品吹出。(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

2 结构设计与分析

该组装机按照其工作原理及整机布局方案,其机械结构部分主要有垫片上料单元、无头泵上料单元、同步传输单元、组装单元。

2.1 垫片上料单元

垫片上料单元如图3所示,垫片经垫片振动盘给料器按序进入垫片轨道中,由于微型电机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会给垫片轨道中的垫片施加一个向下的外力,而使垫片进入到垫片上料盘的槽孔。垫片上料盘与轴承、垫片转筒和小齿轮链接在一起,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2.2 无头泵上料单元

无头泵上料单元如图4所示,无头泵经泵振动盘给料器按序进入到泵轨道中,泵轨道由振动盘带来的振动使泵按序进入到主转动盘c中。

2.3 同步旋转传输单元

垫片经由其垫片上料盘而进入主转动盘a中(见图1,垫片上料盘与主转动盘a为上下错位位置关系,垫片上料盘在转动盘a的上方),泵经由直线轨道进入主转动盘c中。主转动盘a与主转动盘c由主转动盘b链接在一起。

无头泵经泵轨道上料进入主转动盘c卡槽中,其中主转动盘c卡槽根据泵的圆柱外形设计成开口V型圆弧(见图5)。

2.4 组装单元

组装单元由压套和气缸等组成,如图1所示(图中未画出气缸),其工作原理为安装在工作台面板上的气缸带动压套向下运动,压套把垫片压入到无头泵内,完成组装过程,每次可完成2个无头泵的装配。

3 应用效果

该机已在乳液泵制造公司投入生产,产能大大得到提高,最大产能达130个/min,是手动组装能力的10余倍。据初步统计,每年每台机可节省成本50万元以上,并可为企业新增产值300万元以上,新增利税30万元以上,出口创汇20多万美元。

4 结束语

乳液泵垫片自动化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为乳液泵类产品提供了一个高效、简单、可靠、通用的方式,通过简单改变主转动盘c的圆弧V型卡槽,可实现多种类型无头泵的组装,通用范围广。并可为后期乳液泵产品实现全自动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文超,黄楚杰,张志国,等. 乳液泵自动组装机[P].广东:CN1018

70062A,2010-10-27.

[2]徐礼祥,石声周.乳液泵自动组装机[P].广东:CN102825458A,2012-12-19.

作者简介:杨湘洪(1968-),女,副教授,硕士,机械设计与制造。

上一篇:低品位铁矿大块铁矿石磁滑轮干式抛尾试验研究 下一篇:多晶硅组件的电位诱发衰减的成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