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游戏与阅读之间实现兴趣转移

时间:2022-10-04 08:41:40

在电子游戏与阅读之间实现兴趣转移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生,又称学习失能生或学习障碍生。其最大特点是:上课注意力分散,经常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意志薄弱,课后不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事不关己,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漠不关心。大多数学困生在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技能的掌握方面有困难,但他们对学习以外的一些事物却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学困生的兴趣转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小学(以下简称“豪贤路小学”)对10名学困生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采取了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对学困生的兴趣转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上讲,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有了这样的心理倾向,就会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抱有向往的倾向和愉快的情绪。例如:在阅读活动中,兴趣既是读者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又是引起读者主动、积极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动因,对维系阅读注意力,增强阅读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唤起情感体验等具有积极作用。对学困生而言,他们往往把兴趣专注于学习以外的一些事物,比如电子游戏等,而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学困生的兴趣转移,就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对学困生真实情况的调查分析

为了摸清学困生的真实情况,豪贤路小学以小学五年级10名迷恋电子游戏的学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诸多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努力使其兴趣从电子游戏转移到阅读活动中。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电子游戏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

其一,心理影响。调查结果表明,迷恋电子游戏的学困生在学习时容易焦虑,学习责任心下降,自控能力变低。迷恋电子游戏后,随着焦虑感的加深和责任心的降低,其学习效果会直接受到影响。此外,造成学困生迷恋电子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当游戏成瘾,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教师的批评、父母的责备,使其感到丧失了对学习和生活的控制能力,以致引起自我否定的不愉快体验,而摆脱这一境况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再次回到电子游戏中,并在其中寻找自我、定位自我。

其二,语言影响。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直观、动态的画面会影响语言思维。因此,拥有直观、动态画面的电子游戏除了对学生的交往能力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外,还通过画面以直观的形象代替了学生大脑中的想象,导致形象信息被输入大脑时无须经过语言提炼,从而大大限制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学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长期玩电子游戏更令其思维惰性增强,进而恶性循环,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受到更为不利的影响。

其三,延伸影响。调查问卷中关于学困生迷恋电子游戏的延伸影响问题,有两种答案所占比率较高:一是课堂上会想象和联想游戏里的情节,二是课间喜欢做模仿电子游戏的活动。通过观察发现,学生之间流行一种模仿电子游戏角色战斗的纸上游戏,参与者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姓名,设计所扮演角色的智力数值、战斗力数值、必杀技等游戏元素,然后进行战斗游戏,由公认的裁判决定胜负。学困生对电子游戏的迷恋,不仅影响自己身体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更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

三、因势利导实现兴趣转移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10名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采取正确的方法,把学困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所以,教师通过引导阅读的方式实现学困生的兴趣转移,其策略有三方面。

1.游戏激趣,顺势而为

学困生对电子游戏非常着迷,即便在没有电子游戏的环境中,他们依然能进行模仿游戏情景的活动,课堂上也会想象和联想游戏的情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选择利用电子游戏的激趣因素设计出与阅读相关的游戏活动,从而打开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突破口。具体而言,包括四方面。

(1)选择可利用的游戏激趣因素进行阅读设计

电子游戏中有吸引人的画面、精彩的剧情、逼真的情景及有趣的奖励等,教师可借鉴这些因素,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阅读材料,以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

(2)利用现成游戏创设阅读情景

将学生自创的纸上游戏与阅读活动相结合,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游戏背景是三国时代,参与者是三国士兵,国籍自定。开始时,每个角色的智力、武艺、兵力三项数值总值为100,自行分配,数值的提升要通过与阅读相关的特定活动来实现。通过这样的设计,向学困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儿童故事版)。由于这是学困生经常参与的游戏,因而他们十分熟悉,非常兴奋,这时顺势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儿童故事版),学生自然兴趣浓厚,乐于接受。

(3)搭建游戏与阅读互通的桥梁

在游戏的基础上,可附加与阅读相关的特定任务,布置任务的时间是周末,学生可通过完成任务提升游戏角色的三项数值。值得注意的是,任务的设计非常关键:一是任务既要与阅读内容相关,又要趣味性强,还要有助于参与者仔细阅读;二是任务的难度要控制在学困生能完成的范围之内。通过这样的设计,可有效提高学困生阅读的积极性,充分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定期小结和注重分析相结合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予以监督,确保活动长期而有效地进行。同时,教师要定期进行小结,给予评价,并注重阅读方面的分析,指出游戏高分者在阅读方面付出的努力,并适时予以鼓励,使学困生深刻体会阅读带来的愉悦感。

2.择书而荐,拓展阅读

对学困生而言,许多文学名著的内容难以理解,由于没有曲折、惊险的故事情节而难以维持其长久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向学困生推荐书籍时,教师应尽量选择故事性强、易读易懂的书籍,既要内容健康,又要引人入胜,使学困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养成阅读习惯,当学困生懂得品味含义深刻的作品后,再进一步拓展其阅读范围。

3.家校沟通,改善环境

电子游戏具有激趣功能,对学困生有极强的吸引力,即便教师创设了阅读游戏,也不能彻底打消学困生对游戏的贪恋心理。因此,学校开展阅读活动仍须争取家长的配合,通过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要求家长做到:控制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有意锻炼孩子的克制力;引导孩子把电子游戏作为一种放松手段,而不是被游戏牵着鼻子走;配合教师向孩子建议或与孩子一起安排可替代电子游戏的活动,如阅读、运动等。此外,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阅读,并适时表扬,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还有,家长要训练孩子的独立性,消除其依赖感,使其成为独立、自尊、自强的人。

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与实践,豪贤路小学学困生的兴趣转移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困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阅读习惯逐渐养成;更为可喜的是,学困生每天的人均课外阅读时间从0.36小时增加至1.4小时。

其实,兴趣转移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重视的教育手段,它改变了以往的知识灌输型教育,从学困生的自主性出发,大胆采用游戏活动激发学困生的兴趣,为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开辟新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小学)

上一篇:行政秘书的购物经 下一篇:新诉讼法与新闻报道无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