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总体构想

时间:2022-10-04 08:34:45

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总体构想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青藏高原是一个独特的区域,也是一个极不发达的地区,更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特色经济发展对青藏高原区域民族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用新思路、新举措,从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目标,发展重点及其区域定位布局来构建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框架及总体构想,并提出了实现这一构想的政策保障措施。

关键词: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经济;构想

中图分类号:F12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4-0041-03

1.青藏高原区域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意义

特色经济是在空间地域经济的范畴,是在地区经济分工与联系的总体格局中能明显表现一个地区经济结构较其他地区具有特别突出的特点和优势的特征,这种特征不仅表现在(经营)规模、(产品)数量与质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市场竞争力上和市场效益上。

特色经济是以特色资源禀赋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集中力量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群,并以特色产业群开发为动力,把特色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形成产业结构特色明显,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发展基础薄弱、认识偏差、地理区位劣势等原因,青藏高原区域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未能有效地开发,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滞后,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要摆脱这种落后现状,就必须以青藏高原区域现有的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特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特色经济,为青藏高原地区民族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是搞活经济、升级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对青藏高原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青藏民族地区是一个极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它的经济实力很难与东部发达地区抗衡,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不利的地位。青藏地区只有发展具有竞争优势和聚焦效应的区域化产业群体的特色产业,以科技为支撑,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特色产品,发展特色经济,才能带动经济整体向优质、高效的方向运行,增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能力。

青藏民族地区依托于资源的优势和市场环境的开放性,发展具有市场独占性、稀缺性的特色品牌产品,将会引导青藏地区体制改革与创新,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后发优势。特色经济发展是青藏地区主导产业开发充实、改造、完善和提高,是产业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保证。因此,特色经济的发展将会提高青藏地区产业化程度。

发展特色经济,在比较利益机制作用下,发挥比较优势,形成青藏地区的优势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有利的地域分工格局,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特色经济的发展将有力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青藏民族地区的发展的关键不仅在于资源开发的广度,更在于资源利用的深度。特色经济的发展是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科学、合理、有效地深度开发青藏民族地区潜在的优势资源,变资源的粗放经营为集约型经营,延伸产业链,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利于青藏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经济的发展,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和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农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推动牧区城市化进程。

发展特色经济不仅对青藏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对国家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2.青藏高原区域发展特色经济的总体构想

2.1 发展目标

青藏高原区域发展特色经济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立足资源优势,以推进资源精深加工为启动点,以先进适用技术为动力,推进产业化为突破口,集中引进技术和人才,深度开发独特资源,迅速形成优势产业,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特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青藏高原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经济今后发展的总目标为: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特色经济快速发展,使特色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经过努力,最终形成全国的盐化工及综合利用基地、高原生态畜牧业、中藏药基地和高原生态――文化旅游圣地及水电――高耗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成为促进和带动青藏高原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特色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一个特色经济逐步壮大的过程,要继续强化全国钾肥基地和能源、有色冶金基地以及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确立其在产业的主导地位,同时培育形成藏药及特色旅游等新的增长点。积极调整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促进特色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换,推行竞争性的产业发展,重点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促进资源开采――初加工――深加工一体化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并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将实现由资源密集型到技术资本密集型的过度,在产业结构中占有突出地位,从而使青藏高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支柱。

2.2 发展重点

青藏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要有明确的战略重点,从空间上看,要选择拥有雄厚资源基础的地区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先选择;从技术和产业的成熟度上看,拥有较强技术后盾的产业可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从环境保护上看,对环境保护具有较大关联的产业可以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首要选择;同时特色产业的选择重点还涉及到该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间关联度和产业带的分布等因素。特色经济的战略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柴达木能源开发和盐湖化工产业区。青藏高原区域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盐湖资源主要分布在柴达木地区,柴达木地区具备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可以发展成为高原的盐化工业、能源开发与加工等产业基地。

(2)甘南、藏北高原生态畜牧业和藏药业基地,草场资源和生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甘南和藏北,两地草场资源占青藏高原区域的50%以上,同时该地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环境压力大,草原的可持续发展紧迫。发展生态畜牧业和藏药业基地,合理开发利用草场资源将成为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3)水电和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链。青藏高原区域水能源丰富而且水能分布比较集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可能性,而有色金属开发不仅拥有较强的资源基础,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也拥有较高的产业成熟度,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成为高原的主导产业。

(4)西宁―格尔木―拉萨产业带。该产业带以西宁、格尔木、拉萨为中心,以青藏铁路、青藏公路为依托,交通便利,小城镇发展迅速,经济发展基础较强,产业化程度较高,有利于形成青藏高原区域的主要工业产业带和民族商贸中心带,同时该产业带社会化服务程度相对较高,而且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旅游业发展前景看好。

2.3 定位布局

根据青藏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的要求,在未来两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以特色农牧业系列、以民族特用品工业和当地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纺工业系列、优势矿产资源、特色工业和高原山地藏文化和旅游产业等四个特色产业系列。

2.3.1 青海特色经济定位

(1)水电、有色冶金工业相结合的高耗电工业产业。在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有色冶金等高耗电工业,推进铝电、镁电联营,实现电力工业与高耗电工业的共同发展。加快发展铝、镁、铅、锌、铜等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品,逐步建成以铝、镁为主的有色金属采炼加工基地。

(2)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盐化工产业链。在加快察尔汗盐湖资源开发进程的同时,着手开发马海湖、江西台吉乃尔湖和大风山等矿床,逐步把青海建成国家的钾肥、锂盐、碳酸锶开采和加工基地。强化规模优势,加快锂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开发金属锂、锂电池等下游产品,争取将青海建成我国的锂生产基地。

(3)石油天然气开采、油气化工产业。重点是加大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增加探明储量,在此基础上发展石油、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工业。

(4)中藏药及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以中藏药为重点的医药工业。把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生产工艺结合起来,重点发展藏药系列药品及各类保健药品。因地制宜开展中藏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繁育种植,逐步把青海建成全国较大的中藏药材生产和加工基地。

(5)旅游产业。重点发展青海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塔尔寺藏传佛教圣地、黄河碧水丹山旅游带、江河源生态旅游区、昆仑文化旅游区、互助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土乡民族风情园等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创建青海湖、江河源、塔尔寺三个王牌景点。把青海建成中国西部著名生态、避暑、宗教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基地。

2.3.2 特色经济定位

藏民族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是中国最具有特色的自然人文区域之一,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1)高原特色农牧业。青藏高原区域农牧业具有地域特色和开发潜力的主要包括:草原畜牧业中的牦牛、藏系绵羊和绒山羊。种植业中的优质青稞、油菜和无公害蔬菜。林业产品的食用菌、干果、水果和茶叶。优势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藏药材、虫草、冷水鱼、卤虫等。农牧业特色产业实行分类发展。

发展市场优势型的绒山羊、虫草、食用菌(松茸)、油菜等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型的牦牛、藏系绵羊、优势青稞、干果(核桃、花椒)、藏药材产业;发展区内市场主导型的奶牛、无公害蔬菜、水果、茶叶等产业;发展资源保护型的冷水鱼、卤虫、藏猪和藏鸡等特色产业。

(2)确立旅游业优先发展的地位。旅游业是最大的潜在产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具有丰富多样性,是形成旅游业的资源优势、优先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从自然风景来看,的高山峡谷、高原湖泊、草原牧场、原始森林、河流瀑布、冰川雪山旅游资源品种多样,可供开发利用的项目很多。从人文景观来看,藏传佛教教派众多,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宗教仪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寺院建筑、民居、服饰、饮食、节庆及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从而形成多样化的民族风情。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受工业污染极少,能够成为开发新型旅游项目的理想场所和首选之地。

(3)矿产采选与原材料工业。矿产资源优势十分突出,在各工业行业区位商中矿产采选与原材料工业的区位商是最高的。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制造业生产值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最大,是目前地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矿产品及其制成品输出是的大宗输出产品,是增强区际交换的重要手段,是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自治区把矿业确认为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但矿产资源开采必须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不破坏环境的绿色底线下方能开采。即使开采,也要边开采,边治理,要像修建青藏铁路一样,及时恢复重建优良的环境。

(4)藏医药产业。藏药的组方、炮制、制药过程独具特色,其过程充分展示了藏药的民族特色。传统的藏药对现代许多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性疾病的治疗颇具效果,对高原不适应症和其他疑难杂症具有独特的疗效。

藏药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藏药材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已有部分藏药企业在拉萨、林芝、米芝、当雄等地建立了药材种植基地。

2.3.3 青藏高原区域边缘地区特色经济定位(云南的迪庆、怒江;四川的甘孜、阿坝、凉山;甘肃的甘南及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4个自治县)

(1)水电及有色冶金工业。这里水力资源独特,发展水电工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有广阔的前景。青藏高原区域东南边缘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及川西山地峡谷区,水力资源和有色金属独特富有,适宜发展电力――冶金工业。东北边缘位于甘南高原的“一江三河”及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流的源头及上游地区,水力资源充沛,已修建了许多水电站,发展农牧加工业。

(2)生态畜牧业。生态畜牧业是青藏高原区域边缘地区共同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基本上与、青海类同,只是纯牧区的规模及其牲畜品种上有所差异,其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上是一致的。

(3)特色林副产业。青藏高原区域东部边缘(包括东南部、东部和东北部边缘地区)处在山底峡谷地带,森林资源丰富,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了封山育林,植被休养生息,随着森林后备资源的不断扩大和植被的全面恢复,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适当发展野生食用山珍、野生药用资源、野生植物资源,积极培植特色林副产业。

(4)文化生态旅游业。这里有香格里拉、九寨沟、拉卜楞寺等特色旅游景区,还有雪山、冰川、大峡谷等景点。

(5)藏药、生物制品及少数民族服饰、工艺品等也是这里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

3.发展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经济的政策措施

3.1 积极争取国家在资金方面的政策支持

青藏高原区域应当做好地区自身发展与国家大开发政策的衔接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建立青藏高原区域开发促进基金和专项开发基金。优先发展水利、交通、能源和环保等基础设施,促进优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有特色的高新技术项目的建设,尤其是选择最有发展前途的、最能带动整个青藏高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项目,争取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

3.2 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特色经济发展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体制创新,这是增强青藏高原区域特色经济活力的根本保证。把握好政府管理与市场配置的关系,明确政府在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责任,提供好服务,创造好投资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

3.3 积极吸引人才,服务于青藏高原区域发展特色经济

制定有利于青藏高原区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人才创业的政策。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人才,提高民族地区转化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民族地区转移。把优秀人才集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企业,推进科技力量进入市场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

3.4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地区经贸合作,促进特色经济发展

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地区横向经济技术联合,推进地区协作与对口支援。

加快形成新的开放格局,在开放政策上要实行几个新的转变:青藏高原区域与内地的关系有单纯受援向互惠合作转变;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的转变;单方位开放向全方位开放转变;使青藏高原区域的开放由单纯的政策吸引向优化整体投资环境转变;使青藏高原区域的开放格局由重在对内开放向对内、对外开放并重转变。在重点对内开放的同时加强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展邻国贸易,融入国际市场,优先放宽青藏高原区域在一些领域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积极吸引外商参与青藏高原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和生态工程建设以及国有企业嫁接改造等方面的工作。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教育部重大课题项目。

[作者简介] 张涛(1962-)男,汉族,江苏无锡人,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产业投资。

[收稿日期]2007-05-16(责任编辑:启方)

上一篇:收入分配因素影响宏观经济的模型分析 下一篇:对甘肃省GDP质量的系统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