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招抵御“热中风”

时间:2022-10-04 08:29:13

“中风”,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脑溢血或脑血栓,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不少人认为中风在寒冷季节才会高发,但是专家指出,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中风的发生率比在20℃时上升60%,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热中风”成了中老年人必须警惕的疾病。

热中风发病率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盛夏人体出汗量大。而水分补充又不足,很容易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由于微循环受到影响,输向大脑的血液也受阻流速变得缓慢,发生热中风的几率自然大大增加;其次,不合理地使用空调也是导致热中风的原因之一,中风的明显特点就是“遇冷”高发,从酷热的室外进入温度较低的室内,气温骤然降低,血压明显升高,对于适应能力差的老人来说,最易诱发出血性中风:再有,天气炎热的时候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也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而导致中风。

中风一旦发生,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即使治愈后,很多病人也会留有后遗症。面对漫漫长夏,中老年人做好防范中风的工作非常重要。中风是可以预防的,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的人。盛夏养生保健只要做到以下十点,就可以大大减少罹患“热中风”的几率。

第一,防暑降温要适当。盛夏季节,要尽量避免在炎热的天气下到户外活动,室外行走要戴帽遮阳光,穿浅色衣服,中午气温高时最好不外出。注意改善居室通风条件,利用早晚时间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用空调的家庭,空调温度不可调得过低,一般室内外温差保持在7℃-8℃为宜。空调的使用时间不可过长,年老体弱者出入有空调房间的次数不宜过多。

第二,要注意常饮水。夏季预防热中风关键之一是要多喝水。老年人由于脑动脉硬化,口渴中枢对缺水的反应并不那么灵敏,而夏季气温高,老年人常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如不经常补充水分,就会使血液过度浓缩而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诱发中风。因此,老年人即使不感觉口渴,每天至少也要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2 000毫升以上,尤其在出汗多或发热、腹泻以及清晨起床时,更要多饮水。多饮水,可有效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保持小便清亮,大便通畅。

第三,要注意饮食结构。盛夏季节,老年人的饮食要格外注意,应多吃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豆制品、蛋类、乳类、鸡、鱼、新鲜蔬菜、瓜果等,适量吃点葱、姜、蒜、醋,少吃油腻煎炸的食物。夏季常饮绿豆汤、茶,既能降温去暑,又能降血压,对老年人最为适宜。天热胃肠道血流量相对减少,因而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这属于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少吃为宜,吃得过饱或饮酒也会增加中风的机率。

第四,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家人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老年人夏日中午小睡一小时左右,不但可以弥补睡眠的不足,还有利于人体生物钟的调节,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第五,要适当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平时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中风的可能性。老年人夏季可到户外适当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打羽毛球等有氧运动。但是不宜参加剧烈活动,如跑步、登山等,并且运动中以每分钟心率不超过110次为宜。户外运动的时间最好在傍晚。

第六,要戒烟戒酒。吸烟、酗酒可以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还会加速动脉硬化,促使血小板聚集,从而导致血液黏稠。血流缓慢,为中风创造条件。因此,盛夏季节。老年人要戒烟戒酒,防止血液黏稠度过高,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保证机体良好的供血、供氧。

第七,要控制盐的摄入量。高盐饮食不但会导致血压升高,还会造成脑部组织坏死和动脉受损。

第八,要保持情绪稳定。夏季天气闷热,老年人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因烦躁不安引起失眠、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第九,度夏前应检查一次身体,及时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夏季引发热中风的重要因素。据统计,90%以上的脑中风患者都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因此患有这些疾病的高危人群更应该科学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

第十,要特别警惕中风先兆。中风的黄金治疗时间为发病后6小时内,发病的3小时内治疗最为有效,超过了黄金期后,各种治疗方法效果都不明显。把握中风的早期症状,是减少脑中风脑损害的重要途径。如天气本不太热,老人突然自觉很烦热,这是适应能力差易中风的信号。或突然出现一闪而过的头痛、眩晕、视物模糊、肌肉震颤,或出现心慌气短、精神萎靡、频频打哈欠,或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握物不稳。或感到思维混沌、健忘、说话或理解困难等,切勿认为这只是劳累所致,要想到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这时一定要注意休息,并及时去医院检查,防止发生意外。有过中风史的病人更不可掉以轻心,“保驾”药物要有备无患。

上一篇:药食兼用之马齿苋 下一篇:莫把油鱼当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