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孩子自由地飞

时间:2022-10-04 05:22:12

摘 要:“放手孩子”其实是每个孩子的心愿,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就看教师愿不愿意给他们机会。

关键词:放手;课堂;思维

放手了,学生的心理自由了,兴趣浓了,能力提高了……如果我们管“紧”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了,表达能力差了,学生的兴趣也就低了……所以,我们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自由发展,就要学会“放手”。

一、家庭现状分析

孩子凝聚了众多亲人关爱的目光,几乎所有的家长对待自己的学生都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终归要长大,终归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成了“啃老族”,不思进取,不愿劳作,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试想一下,假如你的学生一直是由你照顾、安排走人生之路的话,他长大了会成为什么样子呢?所以,家长要学会适当的放手。只有放手,学生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二、教育现状分析

1.学生对学习存在依赖性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尤其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师生都以追求分数为目的,造成许多学生的学习越来越依赖于教师的说教和灌输。教师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味地“帮”或“扶”,淡化了学生习得的过程,减弱了某种技能技巧的获得,这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引发了新的思考。

2.学生对自己存在怀疑性

在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做事畏首畏尾,缺乏自信。纵观我们的课堂,这些学生其实在我们的课堂,尤其是数学课堂中为数不少,原因何在?因为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其教学效果是属于较显性的,上完一节课,教师能马上知道哪些学生学得较扎实,哪些学生掌握得不够好。长此以往,在很大程度上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就产生了质疑……

3.学生对老师存在畏惧性

造成学生对老师畏惧情绪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由于自身原因对老师产生畏惧情绪,上课不敢说、不愿说。但也有些是由于老师的“威严”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三、愿景:众人话“自由课堂”

自由发展的课堂是师生教学相长的智慧融合。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的种种体验。

教师话“自由课堂”:

钟华:自由发展的数学课堂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

黄君君:自由课堂是开发学生潜能素质,提高学生课堂生命质量,使个体生命在课堂中得以深刻、完整、和谐、自由地发展和成长的课堂。

学生话“自由课堂”:

吴琦: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不受拘束。

严志伟:在小组交流时,可以自由组合和搭配,氛围还应该再宽松些。

……

(以上所涉人员均为化名)

四、放手:我的“一己之见”

1.“心心点灯”,拥有自由的心理

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敢说敢为的自由的心理环境是我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

现象:教师出示一道题后问:“这道题谁愿意上来做!”这时一般会做的学生都会把手举得高高的,而差生一般不大举手。而此时一般举手的好学生教师都不会叫,而是叫一些不举手而且成绩不大好的中差生。

思考:类似于上述的教学现象,在课堂上比比皆是。其实老师让学生板演的目的有二,一是反馈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想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与课堂,学生似乎很“惧怕”我的严厉,在我的课堂上似乎不愿意“畅所欲言”。对于这一现象,我始终不得其解。所以,近期我尝试着放下老师的“权威”,尊重学生,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相处,我相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

2.“直言不讳”,享有表达的自由

我们在课堂上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不可能按照你的设计一步一步地走,课堂上形形的回答,很多时候都会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时,我们老师应该以欣赏的眼光,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氛围与情境,抛下过多的束缚,鼓励学生大胆说。让学生描绘他们的世界,感受一吐为快的酣畅,体会数学课堂带来的快乐!

3.“质疑思辨”,放飞学生的思维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教师就必须解放学生的感知器官,使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说自己所想,做自己所想,不拘泥于教师、教材,敢于质疑,不避疑难,主动寻找问题,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

实践“自由发展的数学课堂”的教学理念是没有模式的,它是一件创造性工作,需要不断地积累、思考和摸索。

作者简介:许新征,女,1978年5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上一篇: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下一篇:点击自信 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