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搬迁施工的安全管理

时间:2022-10-04 05:17:52

钻井搬迁施工的安全管理

摘 要:油田钻井搬迁作业现场设备多、涉及行业多、人员多,现场环境复杂,各种不安全因素多,本文针对钻井搬迁运输的特点,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每一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安全管理方法和形式,从而达到避免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钻井搬迁 安全管理 方法

钻井搬迁是石油钻井施工的重要环节,包含货物运输、起重吊装、井架拆卸、安装等,属于交叉作业,且钻井设备多为“超长、超宽、超重”物件,吊装、运输难度大,风险高,是事故多发的环节,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给家庭带来伤痛,影响了企业的形象,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钻井搬迁安全管理是通过对作业过程开展危害识别,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为重点,进行风险控制,从而达到消除违章和隐患,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的管理目的。

一、钻井搬迁作业特点

钻井搬迁是指一整套钻井所用的设备从老井搬至新井的过程,它包括设备吊装、捆绑和运输中的所有作业活动,这项作业头绪多、分工细、人员多、车辆多、劳动强度大,因此决定了这项作业过程是一个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其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野外露天作业、施工条件恶劣。二是钻井设备结构复杂,数量多,体积大,超限运输,同时运输过程受到地形、道路、季节、气候、车辆配置、新老井场距离等多种客观因素制约,影响了安全行车,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三是交叉作业多,现场有起重、司索、驾驶员、钻井工等相互多工种配合,立体交叉作业,如果指挥不好、衔接不当、防护不严,就有可能造成相互伤害。四是受井场环境影响,新、老井场的“下三线” (油、气、水管线)问题、“上三线” (高压线、低压线、通讯线)问题,地基下陷等问题,给起重作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易发生起重伤害,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害。

二、钻井搬迁作业的安全管理现状

钻井搬迁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多,危害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下面重点从人的因素和物的状态对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1、人的因素

事故的发生离不开人、机、环境这三方面,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其中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关键,同时也是激发事故的主要因素。统计表明人为失误导致的伤亡事故占伤亡事故总数的70-90%左右。因此人的因素很重要,目前钻井搬迁作业中人的因素主要存在问题,一是部分作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目前大部分井队一线作业工人中,新员工、外雇工占40%,导致他们对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很难正确理解,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能主动学习、接受,安全技能也不全面、不过硬。二是现有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教育形式单一,结合现场实际的少,活动收效小,未能真正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三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2、物的不安全状态

一是设备老化、损坏的问题。部分车辆由于投产时间长,机件老化严重,加之井场条件差,工作环境恶劣,造成车辆的灯光、防护栏等安全附件极易损坏;二是钢丝绳吊索、吊装带使用不当损坏,造成吊物坠落事故。三是装运超宽、超高、超长物件,易滚动、重心超过车箱板,造成货物滑落事故。

三、钻井搬迁作业的安全管理

目前,在钻井搬迁过程中,各类事故不断,尤其是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式仍然十分严峻,以搬迁作业现场为重点,以控制事故发生为目标,根据钻井搬迁施工的特点,采取各项积极的管理措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钻井搬迁必须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其中必须包括明确的安全生产指标、有针对性的安全保证措施、双方责任及奖惩办法。

2、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

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绝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违章作业、冒险蛮干、误操作、应变能力差等。因此要加强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人的安全生产一是,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有效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的失误。安全教育、培训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宜人、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并形成制度。组织安全教育、培训要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

3、强化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是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按制度要求的规模、时间、原则、处理、处罚全面落实。成立由第一责任人为首,业务部门、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做到安全检查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整改,有总结,有处理。采取定期、突击性和特殊检查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4、强化过程控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严格规章制度,加强过程控制。井队搬迁作业是多工种配合,需要大量施工人员来完成,因此必须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首先要针对不同工种、不同作业环境,修订完善现场管理规定和岗位安全标准,做到明确、简单、可操作性强。在此基础上,对照标准,在每个人、每道工序、每个动作上下功夫,使作业人员养成准确的动作行为,切实扭转作业过程中的习惯性违章。同时根据单项作业任务,及时编制作业指导书及安全技术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5、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素质,强化安全监督

安全监督工作主要在生产现场,按照钻井公司HSE相关规定:(1)对生产现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及其它违反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现象进行纠正,制止给予经济处罚;(2)基层队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环境保护、健康卫生工作、资料管理以及公司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从而考核安全监督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管理水平;(3)将基层安全监督利益和基层队安全管理水平相挂钩,增强安全监督人员的责任心,调动其安全监督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现场的监督管理水平。

三、结论

钻井搬迁作业是石油钻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钻井作业的周期,抓好搬迁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改善钻井搬迁作业面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实现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增强作业现场的风险识别能力,降低搬迁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渤海钻井总公司HSE作业指导书.

[2]张占民.浅谈钻井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河北水利.2007,(7).

[3] JB/T8521-1999 《起重吊具合成纤维吊装带》.

上一篇:抽油井管杆防偏磨的危害及治理配套技术 下一篇:浅谈井下低压电网漏电对安全供电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