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单808玉米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04 04:34:22

中单808玉米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中单808杂交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并从整地做床、种子处理、育苗、苗床管理、移栽、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玉米;中单808;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043-01

中单80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CL11作母本与NG5作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组合。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6037号[1-2]。2006年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在贵州省部分地区引种种植,引种编号为黔引玉2006011号。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中单808全生育期为135 d,株型半紧凑,株高269.7 cm,穗位高108.7 cm,穗长20.3 cm,筒形,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穗行数14.6行,行粒数40.3粒,千粒重338 g。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籽粒容重735 g/L,粗蛋白含量10.02%,粗脂肪含量4.68%,粗淀粉含量74.02%,赖氨酸含量0.30%。根据农技部门2011—2012年2年产量调查结果,单位面积产量为:下等肥力田块7 836 kg/hm2,中等肥力田块8 658 kg/hm2,上等肥力田块9 481.5 kg/hm2,平均产量8 704.5 kg/hm2,比对照雅玉10号增产2.4%。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整地做床

中单808适宜种植区域:福泉地区海拔1 100 m以下,土层深厚、肥力中上、排水方便的田块均可种植。选择背风向阳、土壤疏松、排灌方便、能就近移栽的田块作苗床。苗床宽1.0~1.4 m、高20~25 cm,长度根据育苗数且方便管理而定。配制营养土,营养土一般是由过筛的肥土、腐熟有机肥、三元复合肥和锌肥等组成。其配比肥土占60%~70%,腐熟有机肥占30%~40%,加适量的三元复合肥及锌肥,加适量的清粪水充分混拌均匀后达到手捏成团、落地能散的标准即可。堆沤7~10 d后备用。

2.2 种子处理

播期安排在清明前后10 d左右,可减轻前期低温,后期高温对植株生长的影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先将种子晒1~2 d,剔除小粒、病粒和损伤的种子后,用温水浸泡12 h以上,吸足水分后催芽至露白[3]。

2.3 育苗方式

一是营养块育苗。该育苗方式与用营养球、营养袋育苗相比,具有省时、省工、易推广的优点,同时又能达到苗壮的效果。二是塑料软盘育苗。该育苗方式具有移栽时根系损伤少、栽后无明显缓苗期、生长发育快、搬运方便、费用低(塑料软盘可使用2~3年)的优势。选用工厂生产带有50~100个钵孔,钵孔直径≥6 cm,钵深≥6 cm的塑料软盘育苗。具体操作是先开挖深20~30 cm、宽100~120 cm、长度依苗盘数而定的苗床,并将苗床底部刮平,铺1层塑料薄膜,防根扎入泥土,不利起苗。将沤制好的营养土或烟草育苗专用基质装入钵孔内,先装3/4,每孔播1粒已催芽的种子,播后再用营养土或基质盖种,然后起拱盖膜。三是播种育苗。播前先在床面上铺1层隔离物(废牛皮纸、薄膜等物均可),以利起苗。然后将沤制好的营养土铺在上面,厚度5~6 cm,用清粪水浇透拍实,用刀或竹片划2 cm×3 cm的小块,在其中心戳1个小孔,播入种子,盖上约2 cm厚的细土,喷水淋湿后搭拱盖膜。

2.4 苗床管理

主要是温度和水分的管理。总的原则是前期经保温为主,促早出苗,出苗后控制摸内温度,移栽前炼苗。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建议栽种密度以4.5万~4.8万株/hm2为宜。

2.5 移栽

移栽前须精细整地,施基肥起垄;当墒情适宜应及时覆膜保湿,幼苗2.1~3.0叶时带土起苗移栽。如遇气温高,且土壤干燥时应及时浇水。移栽后3~4 d,应仔细检查田间缺苗断垄情况,发现死苗缺苗应及时用苗床中的幼苗补栽,并用清粪水泼浇,保证苗足、苗齐,减少大小苗的发生[4-5]。

2.6 水肥管理

大喇叭口至灌浆期,是玉米植株对水分需求量达最大值时期,干旱时应及时浇水灌溉,否则易造成结实率降低,籽粒不饱满,甚至是绝收。施肥是原则是增施底肥,平衡施肥,及时追肥。大田可施腐熟农家肥30 t/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磷肥750 kg/hm2、硫酸锌30 kg/hm2作为基肥。玉米5~7叶时用尿素75 kg/hm2+清粪水22.5 t/hm2追施;于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抽雄至灌浆初期看苗施肥。

2.7 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锈病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蝼蛄、蛴螬等用48%乐斯本乳油3 000倍液喷雾或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或傍晚喷雾;防治玉米螟虫前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喷雾,中后期用1.5%辛硫磷颗粒剂直接投放于喇叭口内;防治蚜虫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除杂草在起垄后用50%乙草胺1 000倍液喷雾。

2.8 适时收获

当苞叶变白、上叶松开、籽粒变硬有光泽、基部黑层出现时即可收获。收获过早,籽粒不饱满;收获过晚遇连绵阴雨易造成果穗霉烂,降低玉米品质和产量[6]。

3 参考文献

[1] 马志强,谷铁成,程映国,等.种植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 闫桂华.甘南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49-52.

[3] 杜修梅,姜坤相,杨椿蓉,等.中单808在广安地区采用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及高产栽培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2):24-25.

[4] 向红梅,钱刚.中单808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初探[J].耕作与栽培,2011(3):32,11.

[5] 玉米新品种——中单808[J].农家致富,2009(24):19.

[6] 付远恒,秦琪中,付春生,等.国审杂交玉米中单808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08,26(4):59.

上一篇:3D打印被夸大的技术与使命? 下一篇: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对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