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

时间:2022-10-04 04:07:48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就诊于我院的64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口服磺脲类及双胍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用口服磺脲类及双胍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h血糖水平(fbg-2h)、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并记录其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能有效对抗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中药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是因体内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导致的一种糖代谢紊乱性疾病。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1]。如何逆转胰岛素抵抗的已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中药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大医药研究者的青睐[2]。为探究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类中药对2性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我院对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做出评价,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有患者64例,经诊断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4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63岁;病程3周~20年,平均病程(3.78±8.15)年空腹血糖水平7.15~15.9mmol/l。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1周~23年,平均病程(3.54±8.37)年空腹血糖水平7.34~16.1mmol/l。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显著,经卡方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并指导其合理控制饮食。对照组给予磺脲类(格列吡嗪或格列齐特)及双胍类(盐酸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类中药:黄芪45g,山药、人参、丹参各30g, 熟地24g,巴戟天、赤芍、葛根、山茱萸、花粉、五味子、仙灵脾、陈皮各15g, 丹皮、泽泻、茯苓各12g。药物需水煎30min,2次/d,口服,4w/疗程。

1.2.2检测指标 治疗2疗程后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检查方法为:在患者禁食12h后于次日晨由肘静脉抽取颈静脉血检查各项指标(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h血糖水平(fbg-2h)、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并记录其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1.2.3效果评价 本组研究疗效评价以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依据。显效:主要症状及并发症消失,空腹血糖(fbg)<6.6mmo l/l,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提高>50%;有效:主要症状及并发症明显改善,空腹血糖(fbg)<8。0mmol/l,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提高20~49%;无效:主要症状及并发症明显改善, 空腹血糖(fbg)<8.0mmo l/l,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达不到上述指标。

1.2.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分析软件sas6.03版对本组收集的数据资料做统计分析, 行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组间差异显著,据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出现较大差异,其中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h血糖水平(fbg-2h)的变化经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之间存在差异显著,经x2检验(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具体测定值见表1。

表1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各项指标的变化(x-±s )

3 讨论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被归为消渴病范畴,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虚、燥热偏甚,证属本虚标实之证[2]。胰岛素抵抗指的是胰岛素外周靶器官和靶组织对内源性和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均降低,导致人体内胰岛素产生受阻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病例变性变化。胰岛素抵抗是2 型糖尿病的特征性表现,不仅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联,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卒中等疾病的发生也存在联系。中医认为胰岛素抵抗与虚、瘀、痰有关。虚指脾虚、肾虚、气虚,以脾虚为主,脾虚则散精不足, 运化失职, 导致阴虚及痰浊发生;瘀主要指血瘀、痰则分湿与浊。脾虚是本, 血瘀、痰浊( 湿) 为标。而胰岛素抵抗具体表现为肝脏、肌肉、脂肪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使得机体对体内葡萄糖能力下降。所以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应主要从补肾、健脾、疏肝及从益气活血等方面进行。

目前,中药与西药相比在单纯降糖、降脂等方面并没有显著优势[3],但是由于中药调理治疗强调从疾病的根本出发,综合治疗,在患者整体状况的提高上具有显著优势。本组研究使用的药方以滋补肺肾二脏之阴和培益脾脏之气为根本目标,其中山药人参、有健脾益气生津之功效; 熟地、山茱萸可补肾养阴生津;仙灵脾、巴戟天能温肾助阳;五味子、花粉生津止渴葛根素具有降血压、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丹参、赤芍有舒筋活血之功效;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山茱萸内含有的环烯醚萜总苷有降低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中过高的tnf-α水平的作用;黄芪对外源性tnf-α所致ir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分别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软化血管、改善全身改善周围组织微循环障碍,扩张血管,增加组织血流量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全身组织气管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等发面发挥作用。因此本药方可从根本上解除虚、瘀、痰的问题。因此能有效对抗胰岛素抵抗。

参 考 文 献

[1] 彭丽娟.健脾祛湿化痰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 2006, 28( 8) : 29-30.

[2] 张小兵, 孙彬.养阴活血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isi和血清瘦素的影响[j].光明中医, 2006, 21(7) : 70-71.

[3] 李莉芬, 吴玉红.健脾化痰活血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 2006, 25(7) : 395-396.

上一篇:穿心莲内酯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对育龄妇女IUD的使用及并发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