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炎高GGT经常规治疗无效后中医治疗探讨

时间:2022-10-04 03:11:05

酒精性肝炎高GGT经常规治疗无效后中医治疗探讨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炎高GGT 疗效观察。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本科符合诊断标准的经常规治疗(包括戒酒、营养支持和抗炎保肝)。AST、ALT、恢复正常,但GGT仍>150,继续治疗2周无变化的患者30例,给予中药治疗。结果:经治疗,1月内治愈占27%,好转占57% 无效占6%。结论: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炎高GGT经常规治疗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酒精性肝炎;高GGT;中医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96-01

随着生活条件不断地改善,饮酒人群增多,饮酒量增大,酒精性肝炎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给予戒酒、营养支持和抗炎保肝治疗,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满意,但部分患者虽经积极治疗,GGT持续不降,增加了酒精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风险,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本科符合诊断标准(依据2002年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中酒精性肝病分型中符合酒精性肝炎的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GGT最高1800IU/L,最低150IU/L,行动态甲胎蛋白检测,上腹部增强CT,肝胆脾彩超排除肿瘤,肝内、外胆管及胆囊疾病。经常规治疗(包括戒酒、营养支持和抗炎保肝)。AST、ALT、恢复正常,但GGT仍>150IU/L,继续治疗2周无变化的患者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30~59岁,病程5~10年,平均6.8年。

2 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酒为有毒之品,味甘甜、辛、苦,性温,本病属中医酒疽、积聚、胁痛等病范畴,中医学认为,多由于饮食失节,脏腑功能失调,湿热蕴结、肝脾失调、气滞血瘀等,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肝郁气滞:证见胁肋胀痛,嗳气,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气滞血瘀型:证见胁肋疼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缓或涩。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活血,可选用膈下逐淤汤加减。

肝阴不足型:证见胁肋隐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汗出,面色暗淡或两颧潮红,舌质红或舌淡苔少,脉细弦或细涩。治宜养阴柔肝,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正虚邪实型:证见胁肋疼痛、乏力,纳差,舌淡白,脉细数或弦细等。治宜扶正解毒,可选用八珍汤加化积丸加减。 。

湿热蕴结型:主要表现为胁痛纳差,胸闷,口苦口干,大便溏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为症状消失,GGT正常;好转为症状基本消失,GGT明显下降;未愈为症状无变化或加重,GGT无明显下降。

4 结果:

40例中,治愈9例,占27%,好转19例,占57%,无效2例,占6%。

5 讨论:

在我国应用中药治疗慢性酒精肝病已有悠久历史,如距今约一千年前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他的著作《脾胃论――饮食伤脾论》,曾对饮酒过伤分型并组方,同时现代医学经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证实,中药有改善肝脏微循环,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胶原纤维产生或增强胶原酶活性等作用,,结合临床观察分析,疗效肯定,故中医治疗高GGT酒精性肝炎效果显著,值得同道分享。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草案)》。

[2] 王伯祥等《肝胆病中西医诊疗学》2000年9月

[3] 陈悦等《肝脏疾病诊疗进展》2008年.2月

上一篇: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导致恶性贫血一例病案分析 下一篇: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