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

时间:2022-10-04 03:09:15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

【摘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而繁琐的工作,设计的合理直接决定了房屋建筑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功能。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和不合理之处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设计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灵魂,是工程得以开展的依据。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得从建筑结构设计开始,合理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兼具安全,规范,省材等优点。因此,建设结构设计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意义

建筑结构设计一般在建筑设计之后,“受制”于建筑设计,但又“反制”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决定建筑设计能否实现,而且结构专业是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专业,从这个意义上讲,结构设计则显得尤为重要。结构设计作为决定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最重要的是提供舒适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为人们的生活、居住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发展。因此,转换设计理念,研究和开拓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建筑结构设计,成为新形势下每一个建筑结构设计者不可避免的课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显得尤其必要。

三、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大样详图。

在翻屋建筑详图准确、无误的基础前提下,大样详图的绘制可以直接的在房屋建筑详图的基础上展开绘制,也可以在之前所做过的详图基础上来进行局部的改进以及绘制。要尽可能的使结构受力更加的合理以及施工的更加方便,在标高和外形尺寸上一定要和建筑专业协调一致。

(二)屋顶、面结构图。

当建筑是坡屋面的时侯,结构的处理方式有梁板式以及折板式两种,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板跨度比较大以及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而折板式则适用于与梁板式相反的条件下,这两种形式的板均为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的时侯应该有部分或者是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构造需要一般来说不能够小于120厚。正确绘图和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人员真正的心知肚明,结构设计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正确理解建筑图纸和意图,这样所设计出来的图纸才能够更好的让施工人员明白。

结构平面图。

在绘制房屋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图的时侯,对于砌体结构来说可以不用在软件中建模,直接设计就可以了,但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受压以及局部受压的问题。当然,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输入建模较好,有一个便利就是可以利用软件来进行荷载导算,何乐而不为呢?

四、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

1地基与基础方面

(一)多层房屋建筑无地质详勘报告,仅仅依据建设单位口头或笼统参照附近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资料就进行施工图设计。地基与基础设计要做到合理,安全适用,设计人员必须依据地质勘察资料,统一考察多方面因素进行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方宁设计,仅凭地耐力这一数据是不完全面的,也是不安全的,更不能盲目地把耐力容许值取得小一些就认为成无一失了。

(二)采用换土垫层进行软弱地基处理,不进行换土垫层设计,只凭经验处置。有时设计者软弱地基的危害认识不足,只是简单地凭借经验采用砂垫层加强一下承载力,没有进行垫层宽度和厚度计算,既不安全,又不经济。

(三)民用建筑中柱梁及基础的负荷未按规范乘以折减系数。设计人员设计多层民用建筑时,在计算粱、柱和基础的负荷时未按现行设计规范用荷载乘折减系数计算其荷载值,因而荷载值准确。

2.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只注意了横向框架的设计而忽视了纵向框架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各方面的地震和应用由抗侧力构件来承担。在框架结构设计中,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有同等的重要性。一些结构设计者对以于非抗震设计,而纵向地按普通的连续梁进行设计,梁柱的节点和框架中的纵筋、箍筋的配置无法不答合框架的构造要求。由于没有考虑地震的纵向作用,在实际设计中经常出现梁的支座负筋。跨中纵筋及箍筋的配筋置均不足的现象。

3.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六度抗震设防区一些结构设计得误认为六度设防就是不设防.不图受力分析方便.他们故意把柱子的截面高度设计得过小.使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因一些结构设计手册中规定:当梁柱的线刚度比大于4时,计算简图中梁柱节点可简化为铰支)。把梁简化为铰支梁,柱按轴心受压计算这种做法虽然易于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但却给房屋结构埋下隐患。结构一旦受力后,柱顶抗弯强度必然不足.从而柱子而梁底附近将会出现一条或多条水平裂缝,形成塑性饺,常常引起用户的恐惧心理。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结构一理遭遇地震作用时,将会倒塌。这违背了现行抗震规范中“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4.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裂,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做法将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

这不但会降低构造柱对彻底的拉结和约束作和.而且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中.首先破坏这样构造柱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房屋结构中的一个薄弱的部位。

构造柱一般生根于地圈梁中,没有另设基础。

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部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柱底基础一旦发生冲切或局部承压被出现裂缝.后果将很严重。本文建议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设计若梁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时,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来验算下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强度经验算满足。

五、楼板设计常见问题

板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它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给其周围的墙或梁上,楼板的设计问题必将连带梁、墙、柱等构件安全。若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周.很容易出现设计质量问题,有的还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楼板设计中常见如下几个问题:

1.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作用单向板进行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仅按构造配筋.造成配筋严重不足,致使板出现裂缝。

2.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计算问题,在民用建筑中,常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故大楼板设计中常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附以板的总面积计算,板上隔墙顶部处理也常采用立砖斜砌砌顶紧上部分的楼、屋面板,这样会给上部的板增加了一个中间支承点使其变为连续板,支承点上部出现了负弯矩,而在板的设计中又没考虑该部分的影响,致使板顶出现裂缝。

3.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由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有的设计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而取两上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进行配筋计算,致使长跨有效高度偏大,配筋降低,使结构构件存在的质量隐患,甚至出现开明缝的现象。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整个工程的重点内容,在施工过程中,结构设计如果不合理,会给房屋建筑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只有合理的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案,才能真正的实现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避免很多质量问题的出现,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华纯,王有权.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3).

[2] 高立人,王跃.结构设计的新思路概念设计[J].建筑,1999(1).

[3] 张磊.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

[4] 梁丽芳,都军花.浅谈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2009.

上一篇:探讨堤防渗流控制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对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有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