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墩滑模施工外观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04 03:08:23

高墩滑模施工外观质量控制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使我国公路桥梁事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在市场的需求下,当前桥梁结构日益复杂,高墩桥梁应用广泛。在高墩桥梁的施工过程中,滑模施工较为常见,具有连续性好,进度快,质量好,材料消耗少等诸多优点。

【关键词】高墩大桥;滑模;外观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高墩滑模技术在大桥施工中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其优点众多,但是质量控制方面具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桥梁实际施工所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质量控制,以供参考。

二、工程概述

沿河至德江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6横7纵8联”(简称678网)中的第二纵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铜仁地区“一横二纵六连线”中“六连”组成路段。本项目不仅是贵州省县县通高速的实施路段,而且是连接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和杭瑞高速公路(思遵高速)的连接通道。路线全长103.94公里,总投资102亿元。

本标段为沿德高速公路项目第九合同段,位于德江县境内。起讫桩号为K73+540―K81+335,全长8171m。本标段桥梁工程包括官林特大桥(2152.72m)、桐子坪大桥(400m)、新寨1#大桥(340m)、新寨2#大桥(336.2m)、麻糖坎中桥(101.2m)、观音滩中桥(44m)。

本合同段桥梁工程圆柱墩144根,共2699m;方形墩74个(空心薄壁墩49个,实心墩25个),共4349m。具体工程量见下表。

表1桥梁工程量

三、外观质量缺陷问题

在已经施工完毕的大桥左、右幅22#墩的表观质量进行了跟踪检查。发现墩柱砼表面色差较大、局部出现微细裂纹及波浪现象。

图1:表面水波式凸凹感、色泽不均匀,黑、白斑随处可见

对此,项目人员对大桥的外观质量缺陷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2质量缺陷检查统计表

四、提高大桥施工外观质量控制的措施

1、目标

(1)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确保创优。

(2)通过施工和开展QC小组活动,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克服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标准化作业体系。

2、保证措施

为保证活动目标的实现,采取了以下保证措施:

(1)组织小组成员学习TQC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

(2)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性。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掌握技术标准,总结施工经验。

(3)配备专职监理及质检人员,对每个工序进行现场监督。

(4)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5)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3、第一次PDCA循环

(1)计划。目标:解决墩身混凝土蜂窝麻面问题,使优良率达到85%以上。

(2)现状调查。QC小组在本项目官林特大桥左线42号、右线43号墩墩身大小里程第3,4模墩身混凝土进行检查、测试,共检查100个点,其中一次验收合格点74个,合格率74%。不合格点中,气泡占据较大的比重。

(3)原因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作了因果分析,施工人员经验不足,施工配合比砂过粗、坍落度小,振捣时间段造成气泡。

(4)要因确认。通过对上述所有的影响因素在现场进行调查验证,及经研究、分析、总结确认有以下几项要因:a.砂太粗,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b.混凝土振捣时间偏少,气泡不能充分排出,气泡较多。

(5)制定对策。针对上述主要因素,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对策:a.砂太粗,引进细砂,调整配比;b.振捣时间偏少,通过作试验段,反复练习,掌握最佳振捣时间;c.作业人员岗前培训不到位,组织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考核上岗;d.奖罚制度不健全,实施不具体,制定健全的奖罚制度,责任到人,奖罚到人。

4、实施

(1)对原配比进行调整,掺配部分细砂。经审核后,说明原因,报请中心试验室审批。

(2)对现场振捣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带领施工人员到其他标段观摩学习,作试验段反复练习,直至施工人员掌握最佳振捣时间。带领工人学习编制的《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和《墩身施工作业指导书》,理论结合实际,让作业人员了解到“为什么要这样做”,掌握应该“怎么做”及做完后应该“是什么样子”。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对作业人员进行了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让他们领会“质量在我心中,创优在我手中”的责任感、荣誉感,对操作工人进行了理论考试,全员通过。

5、检查

实施后施工的官林特大桥左线42号、右线43号墩墩身第6,7模墩身混凝土进行效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第一次循环达到了预期目标,气泡等外观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色泽不均成为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合格率为87%,为解决这一新问题,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我们进行了第二次PDCA循环。

6、第二次PDCA循环

(1)计划。目标:解决色差等外观质量缺陷。

(2)现状调查。气泡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同时发现色泽不均成为突出问题,针对色差问题进行了解决。

(3)原因分析。色差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颜色不一致,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坍落度控制不均、模板处理不干净、脱模剂涂刷不匀、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导致上下混凝土分层。

(4)要因确认。通过现场调查、分析、总结,并经全体组员研究决定确认:坍落度控制不均,脱模剂涂刷不匀,设备不能正常运转三项为要因。

(5)制定对策。a.对工人责任心不强,脱模剂涂刷不匀,加强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严把模板验收关;b.对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及维修工作,加强与其他工班的协调。

7、实施

我们对照对策,进行实施。

(1)对工人加强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而且将工序质量与工人的奖金挂钩。加强对模板工序的过程检查。

(2)派专人负责搅拌机、运输车、振动棒等机械设备的保养及维修。与其他工班及施工队协调,保证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在最短时间找到备用品。

8、检查总结

对策实施后,施工的官林特大桥左线42号、右线43号墩墩身第8,9,10模墩身混凝土进行效果检查,墩身混凝土各种外观缺陷基本消除,达到了活动目标。

五、总结效果

1、目标完成情况:经过两次PDCA循环后,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基本消除,外观质量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为创优奠定了基础,达到了活动目标。

2、施工队伍质量意识空前加强,施工能力显著提高,对队伍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克服了墩身混凝土外观缺陷的通病,总结出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为以后施工类似工程奠定良好基础。

4、巩固措施及标准化

(1)贯彻质量考核制度,实行奖优罚劣制度。

(2)加强QC小组的自身建设,做到有组织,有活动,有记录,有成果。

(3)加强岗位责任制教育,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提高工作质量。

(4)总结经验,制定标准化作业标准。

(5)总监办监理组定期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抽样检测,并对检测情况进行通报。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技术小组的控制,从发现问题、控制问题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对于高墩桥梁的外观质量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进而促进我国桥梁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文学.桥梁高墩滑模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2,36(10):54

[2]黄祖顺.浅谈桥梁高墩建设中的滑模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5(6):65

上一篇:高速公路土石混填路基施工控制技术 下一篇:高层暖通节能设计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