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斯宾诺莎的自由学说

时间:2022-10-04 02:56:22

摘要:整个人类自由发展的历史脉络体现了西方文化中人的主体性和宗教性两种精神,斯宾诺莎在融合这两种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认知能力,传承了理性主义传统,却又不抛弃虔诚和爱的精神。以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中心线索的伦理学是其哲学世界观与认识论的基础,整个思想的核心就是通过对人类自由的不断追求,最终达到人生圆满境界的实现,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自由向人本性回归的必然历程。

关键词:斯宾诺莎;自由;实体;必然;理性

【中图分类号】 B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34-01

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我们所有的哲学家,往往自己并不自觉,却都是通过巴鲁赫·斯宾诺莎磨制的眼镜在观看世界。”[1]在西方思想史上,斯宾诺莎是第一位对自由概念作出较全面论述的哲学家。其名作《伦理学》中涉及到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说明和求证自由而展开的。他指出,“如果说,实体、属性、样式和理智等属其基础性概念,那么自由就是它的最高概念”[2],这也正是斯宾诺莎哲学的核心和目标。

一 近代及其以前的自由逻辑发展历程

当我们试图考察哲学中任何一个重要概念时,都不得不回溯到古希腊。第一个产生自由观念的是智者学派,他们认识到人类的意识是自由的,如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和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到了苏格拉底那里,“认识你自己”则真正将自由的实现建立在自主意识基础之上。他提出“德性就是知识”,人在理性指导下能够获得普遍知识,达到善即是达到了自由。柏拉图在继承苏氏哲学真正内涵的基础上,认为获得自由就是看到真实的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则进一步从人的动物性与非动物性出发,认为人只有生活在团体中,身体、情感、理性相互协调发展才能达到自由。

到了中世纪时期,人们把对自由希望的诉求转向了神或上帝。奥古斯丁提出神或上帝是绝对本体,具有无限自由,人们应当从虔诚的信仰中追寻自由。在哲学是神学婢女的晦暗时期,自由思想被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牢牢束缚,处于浑沌迷茫的状态,孕育着不久以后的挣脱与爆发。

文艺复兴之火高扬理性的旗帜,重新唤醒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揭示了人在理性思考中才是自由的,强调理性对意志自由的优先性。斯宾诺莎正是在这种以科学和自由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把谋求人的真正幸福和自由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实现目标,在“神即自然”的本体论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伦理体系,全面详尽地论述了关于人的自由问题。

二 斯宾诺莎的自由理论

在《伦理学》第一部分命题十五中,斯宾诺莎提出:“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存在于神之内,没有神就不能有任何东西存在,也不能有任何东西被认识。”[4]在他看来,人的自然权利就是天赋自由,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完全有可能分享神的自由属性。这样斯宾诺莎就从形而上学的角度以实体观为基础论证了人类自由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自由状态的存在。

自由来源于正确观念,凡是我们对出于自己本性的行为具有正确观念,则我们的行为是自由的;凡是我们对出于自己本性的行为具有不正确的观念,则我们的行为就是必然的或强制的。斯宾诺莎认为“自由比任何事物都珍贵”[5],人类一切行为的最终目标是幸福。为此,斯宾诺莎公开宣称他研究哲学的目的是引导人们如何寻求幸福,达到人生圆满境界。

对斯宾诺莎来说,人生的幸福就是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即认识自然的必然性,使人的心灵和自然融合一致,这就是人生的圆满境界即至善。在他看来,心灵所能理解的最高东西是神,至善和知神相联系,心灵最高的善是对神的知识,心灵最高的德性是认识神。“对神的理智的爱”即至善是人的自由的最高境界,因为这时人意识到自己已完全地依自己的本性的必然性,亦依神的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和行动,这也是人生的圆满境界和最高的道德理想。因而对神的爱乃是一种最自然最崇高的爱,这一种爱即是人心直观内在于人本身的神而产生的理智的爱,通过它我们与神合而为一,进而达到最大的圆满性,产生永恒无上的快乐。斯宾诺莎对人类自由寄予无限的厚望,认为人们在理智的指导下充分显现其德性,终将实现人与自然、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 斯宾诺莎自由观的深远影响

由于斯宾诺莎“神即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将人缚系在自然规律之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自由本性,从而引发了后来哲学家们关于自由理论更加深刻的探讨。德国古典哲学认识到自由观念不仅是道德学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与人的本质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康德对自由的理性思考,他认为自由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自在之物,一种是道德的意志自律。其自由主要是意志自由,人是作为自由意志而存在的,要遵守理性为自己先天制定的“道德律令”,揭示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人人都具有选择和决定自己行为的自由,但后来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二律背反”之中。黑格尔在否定的意义上理解自由,第一次正确阐述了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关系,提出“绝对精神”,被理解的必然就是自由,认为“'精神'——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6]。最终完成了人的自由向现实本性回归的是马克思。他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提出劳动是人类的存在方式,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实现自由。

综上所述,斯宾诺莎融合了西方文化中人的主体性和宗教性两种精神,发挥人的认知能力,传承了理性主义传统,却又不抛弃虔诚和爱的精神。他始终最关注的是应当如何生活,找寻一条到达自由和幸福之路,最终达到人生的圆满境界。其哲学体系完整并具有内在逻辑,以独具特色的方式回答了本体论、认识论、心理学、政治学以及伦理学的问题,被誉为近代最新自由思想家中的“摩西”。

参考文献

[1][德]海涅.海涅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徐瑞康.斯宾诺莎自由概念研究——读《伦理学》[J].武汉大学学报,2004(6)

[4][荷兰]斯宾诺莎.伦理学[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6][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北京:三联书店,1956

上一篇:我国博物馆志愿服务与社会建设 下一篇:中国网络英语阅读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