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因生活而精彩

时间:2022-10-04 11:56:06

表达因生活而精彩

“我建议大家去田野里春游吧,去看看庄稼的成果。你们快看,庄稼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美,那黄灿灿的油菜花竞相开放。纵横交错的树枝上是一朵朵桃树的花苞。菜地里,农民伯伯撒下了一颗颗小树的种子……”这是我们班杨同学的习作《我的春游建议》。第一次批阅后我真是哭笑不得,完全是没有生活,闭门生编出来的嘛,没有春天的美感,还平添了许多有悖常识的表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反问了几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庄稼怎么会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美呢?”“具体是哪种庄稼呢?”“菜地里怎么种起树来了呢?”“小树是撒下种子种的吗?”孩子听后,一脸的尴尬啊!

而在我的印象中,杨同学是一位感情丰富,能说会道的孩子呀。记得去年的一次口语交际课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学会感谢”的口语交际活动,她的发言让我至今难忘。“我要感谢我的奶奶。奶奶住在乡下,每次爸爸妈妈打我骂我时,奶奶都会给我护驾。有一次我被一个小伙伴欺负,奶奶便带我上门找他,与小伙伴的奶奶发生了争吵,随后还打了起来。奶奶被打得躺在地上,我很心疼。我想对奶奶说,谢谢她。可是再也没有机会了,奶奶去年暑假去世了,我再也不能向她表达了。”杨同学哽咽着,抽泣着说完了这段话。当时我感觉这孩子说得太好了,太真实了,太会说了。

同一个人,两次活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我想了想,与要表达的话题有关。“春游建议”,孩子们对春天的认知不够,写此作文时还是正月,丝毫没有一点点的春意,山上光秃秃的,水瘦山寒的情境,从何去体会春天呢?教师简单迎合课本要求,既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写作时间,也缺少必要的情境铺垫和感染,让对春天没有什么认知的孩子去写春天的美景,着实为难,于是,只好编造,照抄了事。而“学会感谢”的话题,对爱管闲事小人精的

杨同学来说,一定有话说,且是不吐不快了。

一个是挖空心思地编造,一个是稍加思索、一吐为快的表述,同一个孩子因先决条件的不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追究原因,是要表达的话题与生活的关系不同。“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生活是写作之源。作文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充满生机。

杨同学的案例给了我一个启示:平时的习作指导中,我们教师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把生活与作文紧密的联系起来,加强指导,让生活为写作服务,让写作来记录美好的生活。让学生能溶于生活,去感受生活,体验真情,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写什么写什么,让他们用自由的形式来表达自由的内容,何愁写不出真情实感?何惧写不出好的文章呢?

上一篇:是谁让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幸福感 下一篇:卢雪萍:摆摊摆出来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