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的改革问题探究

时间:2022-10-04 11:00:11

关于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的改革问题探究

高职院校中,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的提高,传统高职院校经济学的教学中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内容,都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阶段的人才需求和教学需求。文章就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切入,针对于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在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途径。希望能为经济学教学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浅薄的意见。

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经济学凭借着其自身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社会性、科学性,往往被称之为“社会科学的皇后”。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经济学又是一门颇受关注的学科。这是因为现阶段经济管理专业愈发热门,而经济学又能提升高职学生对于市场经济的分析能力和认知水平,也能达到提升学生眼界和思维的能力。所以,探究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对于高职院校充分理解和学习经济学,教师透彻讲授课堂内容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往往指的是高职院校在传统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制定的过程中,对于西方经济学以及相关课程内容的泛称。同时,经济学也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的入门课程。这是因为,经济学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经济知识,熟悉经济学的整体课程构架都有着一定的基础意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与本科院校也有着明显区别和差异。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经济学的教学在内容难度、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都与普通本科学校不同。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特点,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中相当注重学生经济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融合了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协作教学。

三、高职院校经济学的教学现状

(一)知识点多,偏重于理论

作为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高职院校的经济学本身涵盖了相当多的经济学基础概念和理

论。但是这些概念和理论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来说就呈现出理论性强和抽象性高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接受难度也就相应增大。而且,经济学课程本身与数学课程就有着一定联系,教学过程中高等数学的知识也偏多。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一旦缺乏数学知识或者没有学习过高等数学,经济学的学习更是困难。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盲目的教学扩招也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良莠不齐。尤其是部分高职院校中一些年龄小、社会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有限的学生,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很难理解教师的讲解内容。说到底,现阶段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的内容,知识点庞杂多样。教师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基于额定课时的限制,只能大量进行经济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得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无法兼顾。

(二)教育教学手段落后

现阶段高职院校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有大部分经济学教师沿用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虽然相较传统的板书式课堂教学手段而言,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开始采用了PPT播放等手段。但是由于经济学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大部分都是经济学相关理论、概念等知识点。尽管运用PPT播放或者幻灯片教学,依然很难把这些知识点从抽象转为具体,教学效果依然不好。进而,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学习也就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兴趣,听课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也就屡有发生。

(三)教材较为缺乏

究其本质而言,我国高职院校经济学的教材版本和课程设计大多源于“西方经济学”,这就使得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经济学的教材内容依然较为缺乏。现行的大部分教材中,部分源于国外相关经济学理论的改版和编译,部分来源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经济学教材改动。但是,往往这些国外或者本科院校经济学理论知识教材的改版、改变或者编译都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相当不符。具体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往往不具备高等数学的学习基础,自然也就不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尤其是现阶段经济学教材中对于经济模型和经济学理论的相关知识点介绍相当死板。而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是瞬息万变的,新的经济模式、经济手段也会层出不穷。一旦某些新的理论或者知识不能再教材和书本中及时反映,教学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四、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的改革

(一)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原则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决定了其学科教学过程中实践和理论的一体化教学。所以,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也应当充分结合起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资源运用、教学环节设计以及多种教学因素的影响。所以,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务必满足三个方面的原则。首先,满足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的教学结合原则。教育教学改革之下,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只有将学生摆在教学主体地位,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出学习积极性,并受到激励。而教师的主导型则体现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合作学习亦或者探究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负责一些典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物选取、经济管理案例项目设计等。

其次,教学过程应当满足实践和理论的一体化原则。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直接面对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之后需要迅速走上工作岗位并适应工作岗位。所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务必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安排学生多多进行实践。例如,安排学生到企业或者单位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明晰经济管理和经济学知识的联系。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经济学的教学改革还应当满足于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环节协同结合的原则。这是因为教学环节配合是否到位、教学资源是否优化、教学创新效果等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途径

1、教学目标的改革

说到底,经济学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看清社会,形成自己应有的价值观,并对客观世界有着一定认识的学科。所以,经济学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思维技巧,也是一种经济方法,更是一种正确结论的获取方法。所以,在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需要改革的便是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广大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其自身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情况,

上一篇:《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下一篇:构建轻松和谐的初中体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