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拿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2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4 10:29:26

以推拿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2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推拿;肩关节周围炎;中医

【中图分类号】R68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20-01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肩痹等,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肩关节周围活动障碍、疼痛为主的症候群。其发病的原因很多,大体有外伤、肩部的慢性劳损、肩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受凉、活动量少、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本病初期症状轻微,也很少引起重视,到了后期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各方向小范围活动即感到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经常难以入睡,不能自己穿衣、梳头、系腰带等,严重影响了工作和日常生活。笔者多年来采用以推拿为主,症状重者早期配合针灸、局部封闭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2007年的42例病人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38~65岁,平均51岁;病程0.5~2个月者7例,3~6个月者25例,7~11个月者8例,1年以上者2例;无明显外伤史39例,有明显外伤史3例;单侧发病者40例,双侧发病者2例。既往曾经治疗史8例,未见好转或疗效不显著。

1.2诊断标准[1](1)肩关节疼痛,活动时及夜间加重,以肩关节前或后或外方为主,有时向颈部或前臂放射,有拘紧感;(2)在肱二头肌长肌腱沟部、三角肌前后缘或冈上肌附着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3)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尤以上举、外展、外旋及后伸为重,日久肩关节功能障碍;(4)肌肉萎缩,由于疼痛而活动受限,日久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最为明显;(5)肩部X线检查,早期无特殊发现,晚期骨质疏松,或大结节处有密度增高阴影;(6)除外其他肩关节疾病。

将所有42例病人按临床症状分为轻度和重度2类。轻度肩周炎诊断标准:肩及上背部经常疼痛,肩关节活动不当即可诱发疼痛,夜间加重,虽然影响穿衣、梳头、系腰带等日常生活,但还可以自理。肩外展或前屈上举>100°,后伸>25°,压痛点不超过3个,肩周肌肉无明显萎缩。重度肩周炎诊断标准:肩及上背部经常疼痛,肩关节活动不当即可诱发疼痛,夜间加重,严重影响睡眠、日常生活如穿衣、梳头、系腰带等需他人协助才能完成。肩外展或前屈上举

1.3治疗方法轻度者给予手法推拿,松解粘连,达到治疗目的;重度者先以解决疼痛为主,第一疗程采用针灸、局部封闭和一些放松的手法缓解疼痛,然后再给予松解手法,达到治疗目的。

1.3.1针灸治疗针灸的穴位选择天宗、肩井、肩、肩、肩贞、曲池、合谷、外关、风池等;针灸方法:进针后用提插捻转中的补法,使患者肩部产生热感,留针30min,每次选择2~4个穴位针上加灸,每穴1~2壮。针灸治疗每日一次。

1.3.2局部封闭对痛点采用局部注射药物的方法,每次选择3~5个痛点,每个痛点注射药物1~2ml。药物组成:利多卡因5ml,曲安耐得2mg,维生素B12 0.5mg,加生理盐水至20ml,每周2次,共2周。

1.3.3推拿治疗(1)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术者以按法、压法、揉法、推法、拿法、扌衮法等,施术于患肢肩前、肩外侧、肩后等肩周肌肉丰厚处,使患者精神及肩周肌肉充分放松。(2)以大拇指指腹点按患侧天鼎穴、缺盆穴、中府穴、肩穴、曲池穴、合谷穴,每穴点按1min。(3)分别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冈上肌腱、三角肌前缘、后缘及三角肌止点等痛点处施一指禅推法和揉法各1min。(4)术者站在患者侧后,一手托握住患肢的肘部使患肢外展至最大限度,另一手在肩前、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扌衮法,配合按拿肩穴、肩贞穴,并做患肢上举内收等被动活动。医者站在患侧稍后方,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做握手摇肩法或托肘摇肩法,顺时针、逆时针各15~20次,幅度由小到大,当速度变快时,扶住患肩的手向下按压,托腕或肘的手猛然瞬间上抖。若肩关节活动幅度渐大后可做大幅度摇肩法5~10次。(5)术者站在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并以另一手顶住病人患侧肩前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重复3~5次。然后一手扶健侧肩,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医者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扶按患肩以固定,另一手托握其肘部并缓慢向对侧胸前上托至最大限度时,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医者站在患者身侧,一手握患侧腕上自前屈位缓慢抬起患肢至120°~140°时,另一手握前臂近肘关节处。两手协调用力逐渐向上拔伸牵引,至最大限度时,做一快速的有控制的向上拉扳。然后缓慢放下上肢。(6)术者稍蹲位立于患肩侧方,患肢伸直搭于术者右肩上,术者双手相扣按压于患肩上,然后术者缓慢站起,当遇到患肢有抵抗感时,术者双手下压,做一有节制的迅速站起并向患肩方向移动,常可听到响声,然后以拿法、扌衮法作用于患肩上,以缓解疼痛。注意,此手法的前提是患肩足够放松,而且是治疗进行到一段时间以后才可使用的。(7)术者立于患肩侧方,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做一从小幅度开始的抖法,最后以拍击手法结束治疗。整个治疗大约持续40~60min。推拿治疗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未愈,可进行下一疗程。

2结果

2.1疗效判断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2.2治疗效果 42例患者,轻者一疗程,重者4疗程后统计,治愈40例,好转2例(该2例患者因急于出差,少部分为恢复的功能自己锻炼后亦痊愈),总有效率100%。

3讨论

肩关节包括胸锁、肩锁、盂肱3个关节和2个滑动面,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高举、环绕等多方面运动,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也是发病率较高关节之一。肩周炎起病较缓慢,由于粘连、炎性反应、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使肩关节痛疼加重,局部封闭可以提高疼痛阈值,抗炎,增加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局部充血减少,水肿消退,达到止痛的目的。

肩周炎属中医“痹症”的范畴,多由于体虚之人,肾气不足,气血渐亏,筋脉失养,又常因劳累过度,肩部当风受寒,致使肩部经脉痹阻,或由于肩部外伤致使肩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发为肩痹。本病针灸治疗以及手法治疗以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为原则。针灸的局部取穴及寻经取穴并施以补法以及温针灸等就是本着这个原则,以此达到治疗目的;而推拿的按、压、拿、推、扌衮等手法的运用,使患者精神及肩部肌肉充分放松,然后点按穴位,达到疏通经络、镇静止痛之功效,在肩周的痛点施以一指禅法,可疏通经络、缓急止痛,消除局部炎症。肩关节的摇、拌、抖、拔伸等手法可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以此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的1个月内,嘱患者每天必须坚持做手指爬墙、体后拉手、肩臂摇动等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肩部的活动范围以松解肩部粘连,解除痉挛,达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之目的,并可使肩部气血运行,恢复肩部的肌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收稿日期:2009.03.22)

上一篇:中药黄芪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肺心病合并脑梗死1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