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份同情,多一份理解

时间:2022-10-04 09:41:1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刘锦纷#教授

刘锦纷#医患之间

作者简介

刘锦纷,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新华医院副院长。197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1994年起先后前往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的知名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方面尤为专长。至今已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三千余例。1993年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主译专著2部,参与编写专著9部,发表论著40余篇。

怎么处理好医患之间的关系呢?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我从自己从事小儿外科30余年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医生和病人之间应该多点同情和理解。换句话说,医生多点同情,病人多点理解。

对于医生来说,在临床工作中应始终把责任心和同情心放在首位。就说我自己的一个故事吧。

记得在新华医院工作期间,有个病人术后插管,不料管子滑出。情急之下,我马上对他进行了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事后,才知道那位病人是甲肝阳性。很多人都问过我当时真的有没有考虑过这么做潜在的风险。说实话,真的没有考虑过。因为当时病人情势危急,哪还有时间考虑那么多啊!看见病人的脸色已发紫,出于医生的本能反应,哪还管他是不是甲肝阳性呢!我想大多数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医生都会像我这么做的。实际上,同情心和责任心更多应该表现在平时与病人的交往上。比如,作为手术大夫,走下手术台,再累也应该亲自向病人的家属解释手术情况。

当然,要作一名名副其实的好医生,除有了同情心和责任心,除要有精湛的技术作为救死扶伤的保障。因此,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无论在什么行政岗位,作为医生,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专业和技术。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作为病人和家属,也要理解医生的难处,要理解医学本身固有的风险。有时医生虽已竭尽全力,但是总有诸多因素导致人力无法挽回的悲剧发生。不管手术结果如何,如果理智的家长能给予医生最真切的理解和最真心的感谢,医生也会以感恩的心和实际行动回赠患方的信任。

曾有一对来自海南的夫妇慕名找到我们医院为孩子做手术。当时,孩子已经在海南当地经历了一次心脏手术,但是情况并不乐观。这次来到上海,家长恳求我在手术中对孩子的心脏作一些整形修复,而不希望换掉瓣膜。我告诉家属我会竭力满足他们的要求。然而,手术中,却发现孩子心脏的结构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变化,情况十分复杂。于是,不得不在征得家长同意的同时,制定周全的方案实施换瓣膜手术。但是,由于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手术没有成功。对此,作为医生我感觉心中无比沉重。然而,悲痛欲绝的家长并没有因此迁怒于人,反而真心感谢我为此付出的努力。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但的的确确为家长的理解而非常感动。

我想,同情和理解都是相互的。对于医患关系,争论和抱怨也许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倒不如从一点一滴做起。医生在日常与病人接触过程中,多一点同情;反过来,病人也对医生多一些理解。这样,或许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让医患关系更为融洽。

上一篇:孩子追星,家长怎么办 下一篇:医患双方不妨“有话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