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04 08:55:50

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语文是基础学科,低年级语文应是基础的基础,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应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可是学习的持久性不足,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这些情况给低年级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笔者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和多年的从教经验,就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如何应对作了一些探索,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保持不够,但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强,好奇多问,表现欲强,好胜心强,有极强的向师性,学得快,忘得也快,可塑性很强。如上课时,一支铅笔都能成为学生的玩具;有的学生睁着眼睛都能睡着;一件好的教具就能使学生全神贯注;一句激励的话就能使学生激情昂扬。这就要求低年级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趋利避害,巧妙处之。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教师要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脾气、情感态度和独特感受。低年级教师要教好语文,就要试着从儿童的角度去组织课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充分信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首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一切从兴趣出发,好玩的就感兴趣,就想学,反之就不想学。一些具体形象的知识学生学得较好,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抽象化、深化,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逐渐下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对语文学习有很高的兴趣,到二年级时,就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学生对学习语文表现出了倦怠。这种情况是惊人的,应引起重视。

其次,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弱,有意注意的时间不够长久,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呆、乱动、走神、回答不对题、随意混乱、依赖模仿、创新不够等现象。还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压抑,怕犯错,怕嘲笑,不敢回答问题,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二、应对策略

首先,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都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教学就能事半功倍,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其次,创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注重培养语感。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直口快,乐于表达的特点,让学生多说、多读,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注重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1.巧用学生亲近教师的特点,加深师生情感

“亲其师而信其道。”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和信任感。教师说的话有时就像“圣旨”一样,学生们喜爱一位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他的课,并且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要巧用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结合教学,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把学生发自本能的情感深化为自觉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屋及乌。为此,可以从细节入手,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1) 与学生交流时要面带微笑。

(2) 随时随地保持教师的良好形象。

(3) 要“蹲下”与学生交流,说儿童的话。

(4) 不要批评任何一个学生。

(5) 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笑话、趣闻,把幽默传递给学生。

(6) 经常跟学生说“谢谢”,把感恩传递给学生。

(7) 能记住学生的生日、爱好等。

(8) 不吝惜赞美之词,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9) 能与学生一起唱歌、舞蹈。

……

2.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

(1)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及教育教学本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取教学方式。教师应让自己始终激情饱满、大方得体、幽默睿智,引领学生投身到愉快的课堂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以端庄大方的外表、和蔼可亲的态度、信任的眼神、微笑的面孔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亲切交谈,全方位交流,力求了解每个学生,并使学生了解自己。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做学生灵魂的美容师,让学生信服,心甘情愿地与教师交朋友。这样,师生共同学习,就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用爱的力量去激励学生。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教师应该怀着一颗爱心教育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这对于后进生尤其重要。他们学习上暂时遇到困难,却被教师忽视、同学嘲讽,从而产生自卑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更需要教师情感上的关爱、心灵上的抚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决不批评学生,要时刻提醒自己,一句随意的批评就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有错误时,教师不要粗暴地否定,要委婉地指出,语气也不要太过尖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有时学生难免会犯某些错误,教师要学会宽容,要不厌其烦地给学生做示范,有时要手把手的教学生,在亲切的教导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谆谆教诲之心。

(二)注重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要与实践相结合,重要的是要创设与实践相符的语言环境。人们都知道,儿童在学习母语时并没有刻意去模仿、识记、背诵,只是由于处在一个人人说母语的成长环境中,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母语。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浓郁的语言学习的氛围。

1.贯彻直观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已经具有抽象概括的水平,但是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具体事物或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教具、挂图、实物等教学辅助手段直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减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习、验证知识。如讲读《蒲公英》一文时,我准备了新鲜的、开了花的蒲公英,先让学生观察蒲公英的样子,观察其种子又是怎样的。然后,讲读完课文后又请了几个最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上来吹蒲公英的种子。最后,还请大家想象一下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了哪里。学生们充分展开想象,有的说飞到了月球上;有的说飞到了花盆里;还有的说飞到了学校的小花园里。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课堂上充满着快乐的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简笔画,优化语文课堂

简笔画运用简练的线条,塑造简洁、活泼、直观、具体的形象,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方式,深受学生喜爱,能增强课堂趣味,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学象形字“日、月、水、火、木”等字时,教师可以根据其象形特点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简笔画;教学会意字“休、明、从、众”等字时,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些字的字形特点和字意,这时也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人靠着一棵树在休息、太阳和月亮拼在一起的图形、一前一后的两个人、重叠在一起的三个人等。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时,我就用简笔画导入新课。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山,然后分别画上小松树(在山上)和大松树(在山下),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我就顺势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自然的,学生就搞清楚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不同所以大小不同的道理。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创设了学习情境,为下面的课文学习打下了基础。

3.利用电教手段,激活学生思维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是对形象性、直观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创设最适宜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氛围,达到音像、动静结合的效果。如教《母亲的恩情》这一课时,我先用课件播放了一段网上下载的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都会唱,也都能跟着唱,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渲染了课堂的气氛。然后,我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妈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教《春到梅花山》这课时,我先用课件播放了一段网上下载的录像,展示早春时节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接着停止课件放映,而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都急切地想知道书中描绘的梅花山的情景,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语言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1.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低年级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若能较好地运用体态语言(手势、动作、表情)进行教学,将更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如教“小鸟在空中飞翔”这个句子时,要求学生理解“飞翔”一词。这时,师生之间可以互动演示一下,学鸟飞的动作,让学生体会 “盘旋的飞”的意思。教师也可指导学生表演哑剧,让其他学生猜测表演的内容,并给表演内容配音,从而培养学生朗诵、口语表达的能力。

2.儿歌进课堂,给学生创设语言表达机会

由于年龄的特点,低年级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对于一些形近字就是记不劳,区分不清,总是混淆,而编儿歌辨别形近字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形近字读音相近、字形相似,可以利用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化难为易。例如,“波、破、坡、被、披”这组字,学生常常读错、写错、用错。辨别这一组字时,我用了一首儿歌:“妈妈告诉我,衣服别磨破;外面下着雨,雨衣身上披;儿时学古诗,红掌拨清波;我家在乡村,有个小土坡;写完这儿歌,贴在玻璃上。”这首儿歌简单好记,在记忆读音的同时,学生抓住每个字的偏旁还理解了字的意思。学了这首儿歌,学生印象深刻,再也不容易读错、用错字了,并且学生活学活用,还培养了语感。

3.组织各种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1)带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学习生字时可以用“小邮递员送信”的游戏,帮助学生识字,学生既玩了游戏,又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新学的生字。

(2)引导学生在竞赛中学习

低年级学生大都不甘落后,都以为自己是最棒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好胜的心理,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比赛活动能激起学生的进取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可以进行背诵比赛,小组“开火车”比赛,对获得优胜的学生,教师再给予加星或小红花的奖励,这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总之,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进而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开头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借势造势策略的思索与实践 下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做到“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