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2003~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时间:2022-10-04 06:14:58

莒县2003~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莒县9年来狂犬病发病情况,为更好地预防狂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4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的24例病例全部死亡,病死率为100%。男性发病15例,女性发病9例,男女性别比为1.67:1,男性高于女性。冬春季多发。全部病例均为犬咬伤或抓伤,其中被本村“健康”犬咬伤者14例(58.33%)。全部病例中,只有3例接种了狂犬疫苗,但均未完成全程免疫,其余21例均未进行疫苗接种。伤口未及时规范处理者18例(75%)。23例同源暴露者及时进行了伤口处理及免疫接种而均未发病。结论:狂犬病是一种可防而不可治的传染病,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暴露后及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及免疫接种非常重要,要加强犬类管理,提高兽用狂犬疫苗接种率,从源头上控制狂犬病的发生与流行。

关键词 狂犬病 流行特点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黏膜引起,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1]。人对狂犬病无自然免疫力,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发病率为10%~70%,伤口的正确处理,马抗血清或人免疫球蛋白和高效价狂犬病疫苗的使用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2]。近年来,我县狂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研究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为制定狂犬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我县2003~2011年狂犬病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及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来源于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莒县2003~2011年报告的24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结 果

发病概况:全县2003~2011年共报告狂犬病24例,病死率为100%。除2005年无病例报告之外,其余年份均有病例发生。各年份发病例数分别为1、1、0、4、4、4、7、2、1例。发病最多的为2009年,共发病7例。

三间分布:①地区分布:24例病例散在发病在全县14个乡镇,其中中楼镇发病最多,共发病4例,其次为刘官庄镇和浮来山镇,各发病3例,全部病例均分布在农村地区。②时间分布: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1~12月份发病例数分别为2、3、2、1、1、3、1、3、3、1、3、3例,其中1、2、11、12月共发病11例,占全部病例的45.83%,呈现冬、春季发病高峰。③人群分布:24例病例中,男性15例,女性9例,男女性别比为1.67:1,男性高于女性。除2例为学生外,其余均为农民。发病年龄为14~73岁,其中10~20岁年龄组发病2例(8.33%),20~30岁年龄组发病1例(4.17%),30~40岁年龄组发病1例(4.17%),40~50岁年龄组发病4例(16.67%),50~60岁年龄组发病9例(37.50%),60~70岁年龄组发病6例(25.00%),7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1例(4.17%)。50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发病9例,其次为60岁年龄组,发病6例,两个年龄组共发病15例,占全部病例的62.50%。

伤人动物种类:全部病例均为犬咬伤或抓伤,其中被可疑狂犬咬伤者6例(25.00%);被无主流浪犬咬伤者4例(16.67%);被本村貌似“健康”犬咬伤者14例(58.33%)。14只貌似“健康”犬均未注射兽用狂犬疫苗,可疑狂犬及无主犬因不知犬主人无法调查免疫情况。

暴露部位、暴露分级及伤口处理:头面部咬伤者3例,上肢咬伤者16例,下肢咬伤者5例。其中Ⅱ度咬伤者3例,Ⅲ度咬伤者21例。伤口未及时规范处理者18例(75%)。

免疫接种情况:24例中只有3例接种了狂犬疫苗,但均未完成全程免疫,其中1例因经济原因只接种了1针狂犬疫苗,1例头面部、上肢、下肢多处咬伤者,因经济原因只接种了2针狂犬疫苗,咬伤后29天发病。另外1例头面部Ⅲ度咬伤,狂犬疫苗接种4针咬伤后20天即发病(当时全程免疫为5针)。在21例未接种者中,有8例是因为经济原因未接种,另外13例是因为未认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认为被“健康”犬而且咬伤较轻而未接种。在24例病例中,7例有同源暴露者(被同一犬咬伤或抓伤者),共23例,均是在被咬伤后就及时就行了伤口处理并接种了狂犬疫苗,其中有7例还同时注射了狂犬患者免疫球蛋白,目前这23例同源暴露者均未发病。

潜伏期:24例病例中,潜伏期为20天~2年,潜伏期在1个月内者6例(25%);1~3个月者8例(33.33%);3~6个月者7例(29.17%);6个月以上者4例(16.67%)。3例头面部暴露者潜伏期分别为20、29、55天,平均为35天。上肢暴露者平均潜伏期为102天,下肢暴露者平均潜伏期为247天。

讨 论

本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狂犬病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及时科学地采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目前我县狂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犬是主要传染源,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发病为主,这与农村地区犬类较多,农民防病意识较差有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50~60岁年龄组发病最多,这与现在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这一年龄组人群户外劳动较多接触犬类机会较多有关。为更好地控制狂犬病的发病和流行,特提出如下建议:①要加强犬只管理,有效控制传染源。在我县农村,几乎每户都要养犬,犬只数量较多,而且大多为散养。当地政府应当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完善长效管理制度及措施,控制犬只数量,严格实行拴养,禁止散养,减少狂犬病在犬类之间的传播及对人类的伤害。畜牧部门应当对犬只进行兽用狂犬疫苗的接种,降低犬只带毒率。②开展健康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提高疫苗接种率。人们对狂犬病的严重性缺乏认识,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导致严重后果。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外观健康犬狂犬病病毒携带率在10%以上,山东邹城流行区“健康犬”携带病毒阳性率为15.3%,尹和平等用IFAT检查外现“健康”无狂犬疫苗接种史的23.7%的犬狂犬病病毒抗体阳性[3]。有学者调查狂犬病死亡病例中,有68.4%是被外观健康的带病毒犬咬伤的。本次调查中14例是被本村貌似“健康”犬咬伤而发病,占全部病例的58.33%。③及时规范地进行伤口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及时彻底的伤口冲洗可清除掉伤口局部75%的病毒。咬伤后3小时内彻底处理伤口,可降低发病率9~18倍。本次调查24例病例中未及时规范伤口处理者18例(75%)。可见人们对及时伤口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④从23例同源暴露者得到免疫保护的结果可以看出,及时正确的免疫预防非常重要。接种狂犬疫苗后一般需7~10天体内才能产生足够滴度的狂犬病中和抗体,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后能够即刻中和大部分伤口局部的病毒,阻止病毒扩散并侵入神经系统。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半衰期为14~21天,可为疫苗诱发主动免疫赢得时间。头面部咬伤者潜伏期较短,本次调查中为平均35天,因此头面部咬伤、严重咬伤或多处咬伤者必须联合使用被动免疫制剂。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狂犬病处置门诊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不断强化狂犬病防治专业知识,提高疫苗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操作,确保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董关木.狂犬病暴露后抗狂犬病血清(人免疫球蛋白)的地位和应用[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2):150.

3 罗明,张茂林,涂长春.我国狂犬病流行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人畜共患病杂志,2005,21(2):188-186.

上一篇:双侧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合并子宫肌瘤1例 下一篇:人事总监对应届毕业生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