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在趣味数学课堂中尽享学习乐趣

时间:2022-10-04 05:19:18

让小学生在趣味数学课堂中尽享学习乐趣

数学这门学科逻辑性强,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对于还处于比较贪玩好动的阶段的小学生而言, ,恐怕很难积极自主地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乐在其中”,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

一、借助多种手段增强学生好奇心

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借助一些直观教具和采取多媒体教学,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讲清楚这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同时教会学生说:谁比谁多,多多少。谁比谁少,少多少。这样会为学习新知识做好比较强的铺垫。

二、注重每堂课的开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整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在教授“3的倍数的特征”的时候,教师先给学生出几个数,请学生算一算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用笔算出正确结果,但是速度有些慢,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出数,由教师来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结果我教师正确又迅速地判断出来。一开始,有几位同学不服气,认为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教师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老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算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三、结合实际生活增强直观教学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显浅例子来说明,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哪是侧面积,怎么求,而是利用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让学生制作它的包装纸,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侧面积;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摆、围,通过这样的现实操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对数学的厌倦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利用各类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学习的效果就会更明显。

五、给予适当评价增强学习积极性

这里的“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教材本身因其感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不少妙趣,乐学而不疲。

比如:“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 “你真聪明。”; “恭喜你,成功了”等等,或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等等。这些鼓励、赞赏、尊重、期盼、惋惜的用语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也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六、利用各种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特点,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口算练习时,常用的有视算、听算、对口令、开火车等,再增加“打手势”、“悄悄算”、小组竞赛等,上课气氛就更加热烈,学习成效更为明显。

因此,数学课堂并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识数、做题,而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是每一个节点都有它的闪光之处,直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这样方能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彰显素质教育的成效。

上一篇:默契的一课 下一篇:浅谈高中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