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我发现引导的探究

时间:2022-10-04 04:53:45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我发现引导的探究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应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活动操作中发现比较的方法,内省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从活动操作中抽象符号的形状,理解符号表示的含义;在开放性练习活动中灵活思考,概括表达式中的数学结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我发现;主动建构;学习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056-02[ZW(N]

[作者简介]崔雪梅(1969―),女,江苏金湖人,本科,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高级教师。

皮亚杰指出:“每次过早地教给一些儿童自己日后能够发现的东西,会使他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不能对这种东西有真正的理解。”自我发现体现了认知结构是由儿童主动构造起来的特点。那么,如何让学生自我发现呢?

一、活动操作中发现比较的方法,内省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HTSS]

数学思想虽然是抽象的,但不是产生于静止的感知,而是产生于感性的活动之中。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会展开思维,通过自己的动作内省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笔者创设了“两指抓雪花片”的游戏: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小袋雪花片,同桌两人颜色不同,还有一些小棒。

师:请两位同学展示怎样用食指和拇指抓雪花片,比比哪种颜色的雪花片多。生1:红色的有3个,绿色的有4个,绿色的比红色的多。生2:红色的比绿色的少。师:这是通过数数的办法进行比较的。有没有别的办法也可以看出哪种雪花片多呢?请大家讨论一下怎样整理摆放雪花片。(学生讨论)谁上来整理给大家看呢?(一学生上来把雪花片按颜色分成两部分摆放)师:他把雪花片按颜色分类摆放,已经有所改变。还可以继续整理一下吗?我们看课本第19页和20页,书中比较数的大小图片是怎样摆放的?谁看明白了就上来整理一下这些雪花片。(一生上来把展台上两种颜色的雪花片按照一个红色的和一个绿色对齐)师:谁来说说这样摆与刚才的摆法有什么不同?这种摆法好在哪里?生1:现在对齐了摆,可以清楚地看出绿色雪花片多。生2:一个红色雪花片与一个绿色雪花片对齐了摆,摆完后我们可以看出绿色的多,红色的少。师:一个绿色雪花片和一个红色雪花片对齐摆,如果中间放一根小棒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看出4个绿色的雪花片比3个红色的雪花片多。你们会这样摆放抓到的雪花片吗?大家继续抓一抓、摆一摆,说一说比较的结果,多摆几次。[HT]

这个教学环节始终没有出现“一一对应”这个数学专业术语,但是学生在操作中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出对这一思想的理解与运用,提高了逻辑水平,从而也就领悟了“为什么要一一对应,怎样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二、从活动操作中抽象符号的形状,理解符号表示的含义[HTSS]

数学符号是数学家创造出来的,其表达的意思是抽象的、约定成俗的,但它本身却是形象具体的。很多数学符号如同象形文字那样简洁、生动、形象、传神。在教学中,笔者开展创造符号活动,借助操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它们并理解其含义。

师:左边摆4个红色雪花片,右边摆4个绿色雪花片,一个一个对齐摆,中间用小棒连接。左右两边都是4个雪花片,两边写4。两个数字中间应该怎样摆小棒?生1:在中间摆1根小棒。生2:1根不可以,这样就变成4-4了,应该摆4根。生3:太多了不好看,可以摆两根。师:你们的想法太棒了!两边的雪花片同样多,把两根小棒平放在4中间,这是等号。数学家创造的也是这样的符号,你都成小数学家了。4=4读作“4等于4”,表示4和4同样多。师:左边摆5个红色雪花片,右边摆3个绿色雪花片,一个一个地对齐,中间用小棒连接。左边写5,右边写3,5和3这两个数字中间应该怎样摆小棒呢?生1:摆3根。生2:不行,看不出哪边多。生3:把小棒斜着放。师:这个办法已经接近数学家们的想法了,当两边不同样多时等号就不能保持平衡了,这时需要把等号的两条线斜过来(教师摆出“>”),这是大于号,你能看出大于号两边的数,哪边表示得多,哪边表示得少吗?生1:左边的数比右边的多。师:5>3读作“5大于3”,表示5比3多。师:现在左边放4个红色雪花片,右边放5个绿色雪花片,一个一个对齐,中间用小棒连接。左边写4,右边写5,这两个数字中间应该怎么摆小棒?生2:把两根小棒斜着放(学生边说边向大家演示,摆出了“

师生一起操作,把小棒作为“一一对应”的连线,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操作资源,让学生在想象中把“一一对应”中的连线演变成=、>和

三、在开放性练习活动中灵活思考,概括表达式中的数学结论[HTSS]

在练习活动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用数学符号表达数量间的关系,还要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比如学生知道5比2多就可以表示成“5>2”,同样的,学生看见“2

师:(出示一把尺子)你能用尺子上的数写出()>()、()=()、()1,1=1,22,3=3,22也就是2

在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寻找知识的共性,而且学会了用数学语言概括数学结论,还实现了思考从无序到有序、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的转变,拓宽了知识面,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R.W.科普兰.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皮亚杰教育的研究含义[M].李其维,康清镳,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裴红冰,张国楚.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研[J].数学教育学报,2005(2).

第4卷 第30期2015年12月[][]教育观察Survey of Education[][]Vol.4 No.30Dec.2015

上一篇:善用“上帝的药方” 下一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